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NASA太空食物 學自古印加文明技術

南美洲安地斯山地區因為天氣溫差極大,居民就用這種特性來製造名叫「丘紐」的脫水馬鈴薯。他們不斷為馬鈴薯冷凍再解凍,再以赤腳踩踏,去掉馬鈴薯的外皮和汁液,以製作「丘紐」,這種「冷凍乾燥」技術古法一直沿用至今。(美聯社)

南美洲安地斯山地區因為天氣溫差極大,居民就用這種特性來製造名叫「丘紐」的脫水馬鈴薯。他們不斷為馬鈴薯冷凍再解凍,再以赤腳踩踏,去掉馬鈴薯的外皮和汁液,以製作「丘紐」,這種「冷凍乾燥」技術古法一直沿用至今。(美聯社)

2016/08/12 06:00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根據《紐約時報》10日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食物採用的「冷凍乾燥(freeze-drying)」技術,其實是印加文明的產物。一種名為「丘紐(Chuno)」的脫水馬鈴薯,就是以此法製成,從印加帝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據悉,「丘紐」在縮小和乾燥之後,可以保存10年之久,是當代人類仿效的偉大發明。

NASA與印加帝國有何共通之處,答案就是食物。太空人在漫長的航程中,需要可以長期保存的太空食物。至於南美印加帝國,則因建立在安地斯山脈上,道路、梯田和山頂前哨間,展開距離極其遙遠,需要既營養、又耐保存的食物,以供長期旅行之用。

可讓食物保存10年

為此,印加帝國發明了「丘紐」,一種「冷凍乾燥」技術製成的馬鈴薯。在南美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地區,仍有村民沿用印加古法,在6月炎熱的白天和寒冷的晚上,不斷為馬鈴薯冷凍和解凍,並以赤腳踩踏,去其外皮和汁液,製成後可以保存10年之久。

不過,在安地斯山脈以外的世界,幾乎沒有人知道「丘紐」這種食物,許多人在嘗過之後,稱它一點都不像馬鈴薯,其味道極不尋常,就像保麗龍或粉筆一樣。至於「丘紐」的味道,聞起來就像髒襪子似的,而它初期的外觀就像松露那樣。

時至今日,印加帝國的後裔依然重視「丘紐」,通常會與一種安地斯辣椒混著食用,當缺錢購買罐頭食物、沒有駱馬可做成肉乾、或是作物歉收之時,他們就會以「丘紐」作食物。美洲殖民前歷史著名作家曼恩(Charles C. Mann)指出,「丘紐」是支撐印加帝國軍隊的食物。

另外,人類學家山梅爾斯(Clare A. Sammells)也表示,在一個定期乾旱可以摧毀一年作物的地區,食物的保存能力相當重要。「丘紐」提供了生存所需。

南美洲安地斯山地區因為天氣溫差極大,居民就用這種特性來製造名叫「丘紐」的脫水馬鈴薯。他們不斷為馬鈴薯冷凍再解凍,再以赤腳踩踏,去掉馬鈴薯的外皮和汁液,以製作「丘紐」,這種「冷凍乾燥」技術古法一直沿用至今。(美聯社)

南美洲安地斯山地區因為天氣溫差極大,居民就用這種特性來製造名叫「丘紐」的脫水馬鈴薯。他們不斷為馬鈴薯冷凍再解凍,再以赤腳踩踏,去掉馬鈴薯的外皮和汁液,以製作「丘紐」,這種「冷凍乾燥」技術古法一直沿用至今。(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