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番太祖亮相 見證平埔族也拜祖先

東螺天后宮的報馬仔,其形象為「番太祖」的化身。(記者顏宏駿攝)

東螺天后宮的報馬仔,其形象為「番太祖」的化身。(記者顏宏駿攝)

2015/12/28 08:00

東螺天后宮秀祭儀文物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彰化縣北斗鎮東螺天后宮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被認為是漢人媽祖信仰與平埔族的祖先信仰相互融合,廟方昨天搬出番太祖神像,迎接來自台北市的一群文史愛好者,大家對於番太祖和平埔族祭儀大開眼界。

研究平埔族信仰的學者吳智慶,昨天率領四十多位台北市的文史工作者到北斗鎮東螺天后宮,而東螺天后宮雖在十年前才創立,但廟宇重現奠安宮前身「天后宮」(位於今溪州鄉舊眉一帶)許多祭儀,廟方迎接貴客,搬出許多難得一見的廟中事物,主要有「番太祖」、「平埔報馬仔」、「瑪瑙珠」,還有以檳榔、雞冠花、圓仔花、米糕等供品。

漢人與平埔信仰大融合

廟方總幹事林建成說,漢人初到北斗開墾時,起建天后宮供奉媽祖(東螺媽),但當地的平埔族人也跑來拜,因此東螺媽又被稱為「番仔媽」,漢人和平埔族人所拜的神明是一樣,後來平埔族人見漢人祭拜祖先,也雕刻了一尊自己的祖先來祭拜,被稱為「番太祖」,經過二、三百年的文化交流及接觸,番太祖跟媽祖信仰已融和在一起。

林建成表示,廟方特別把「番太祖」的形象認定為「報馬仔」。但是吳智慶說,這裡的報馬仔其實是幫朝廷傳送文書的人,又稱「三百里加急」,報馬仔身背一顆大葫蘆可涉水,還手拿弓箭和文書牌令。

吳智慶說,在台灣有許多平埔信仰和媽祖信仰融和在一起的案例,最為人熟知的是凱達格蘭族的北投社跟關渡的淵源,而北斗的東螺天后宮傳承許多平埔族的祭儀文物,在現今台灣社會中相當難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