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Myanmar還是Burma? 希拉蕊乾脆稱「這個國家」

2011/12/02 06:0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有人稱它「Myanmar」,有人習慣叫它「Burma」,不管用哪個名字,都有一派人不滿,身為五十多年來首度造訪緬甸的美國官員,這對希拉蕊‧柯林頓來說,更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一九八九年緬甸軍政府掌權後,軍方認為,「Burma」這個國名,不僅讓人想起被英國殖民的可悲,也因為這個詞帶有「緬族」之意,有排擠他族的意味,因此將官方名稱改為「Myanmar」。不久後,聯合國認可新國名,中國與德國也選擇以新國名稱呼,不過反對派與流亡人士認為,改名等同成立新國家,因此強烈反對。美國也認同這種說法,因此一直以來仍以「Burma」稱呼;其他英語系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也仍沿用舊名。

希拉蕊的幕僚表示,造訪時稱呼「Burma」可能對地主不敬,如果稱呼「Myanmar」,似乎又會惹惱美國議員及流亡人士。因此卅日希拉蕊在緬甸首都奈比多發表演說時,只有幾次用了緬甸的舊名「Burma」,大部分時候,她都以「這個國家」(this country)輕輕帶過。

即使部分親民主人士認同「Burma」似乎會讓其他少數民族感覺遭到排擠、「Myanmar」一詞更具包容性,但「重點不在名稱本身,而是改名的方式,沒問人民要什麼、沒有公投」。如民主領袖翁山蘇姬等民運人士所說,軍政府以為改了名,就可以把緬甸的過去全盤改變、忘記軍方屠殺歷史;一個屠殺少數民族的政府,竟以種族包容做為改名的論點,未免太過諷刺。

從語言學觀點來說,這兩個名稱間的差異很模糊,緬語中,「Myanmar」常用於書寫,口語則以「m」音轉化為「b」音的「Bama」較為常用。不僅緬甸國內持續辯論,國際間也未有定論,就連人權組織也不同調,國際特赦以新名稱之,人權觀察選擇沿用舊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