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揭日冕謎團! NASA探測器完成人類首次「碰觸太陽」任務

帕克探測器探日任務概念合成圖。(美聯社)

帕克探測器探日任務概念合成圖。(美聯社)

2021/12/15 14:42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4日宣布,2018年發射進入太空的「帕克太陽探測器 」(Parker Solar Probe),已於2021年4月成功穿過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成為人類首個「碰觸」太陽的太空飛行器,以史上最近距離觀測這顆為人類熟知卻又異常神祕的恆星。

NASA在新聞稿指出,帕克探測器完成重要里程碑,這是史上首度有太空飛行器接觸過太陽。NASA表示,帕克號現在已飛往日冕,採集該處粒子及磁場的樣本。

帕克探測器由NASA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共同打造,耗資15億美元(約新台幣416億元)。帕克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將有助於科學家更準確地預測與「日冕物質噴發」(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有關的「太陽風暴」。太陽風暴可能干擾人造衛星運作,也可能造成地球電力網癱瘓。

帕克探測器是NASA首次以尚在人世的科學家為太空船命名,此舉彰顯出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天文物理學家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的偉大貢獻;他在逾60年前首次指出「日冕」存在,提出「日冕過熱」理論假設。

日冕的謎團之一是日冕位於太陽外圍,一般預期溫度應該較低,但日冕實際溫度卻高到攝氏100萬度,是太陽表面6000度的100多倍。

科學家先前認為太陽磁場的振盪,是可能導致日冕溫度升高的原因,預計可以取得數據證實。

帕克探測器完成人類首次「碰觸太陽」任務,將透過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太陽大氣層的運行,「撈取」太陽風與日冕並對其進行速度、溫度、密度的測量,了解導致太陽日冕過熱的機制,驗證「磁流體動力學震盪」是否存在。

磁流體動力學震盪理論認為「阿爾文波」(Alfven waves)可以加速帶電粒子,使得日冕上的帶電粒子在微觀中加速震盪,巨觀上溫度升高,而這種加速震盪甚至能使粒子脫離太陽重力的束縛,被拋向太空形成太陽風。

初步數據顯示,帕克號8月第9次接近太陽期間也下沉到日冕,但還需要更多分析,11月則進行第10次接近太陽。

帕克探測器取得的新成果已刊登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並獲《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接受刊登。據報導,帕克號將持續不斷更接近太陽、更深入潛進日冕,直到2025年進入最後任務軌道(Grand Finale Orbit)為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