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或於12月召開 學界研判將撤銷這2人職務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消失至今,下落不明。(資料照,翻攝央視直播)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共高層內鬥激烈,至今遲未公布「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日期。陸委會委託學界分析會前局勢,研判可能在今年12月舉行,會議主題料將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及完善分配制度。預料中共中央將撤銷秦剛、李尚福的中央委員職銜,並拔掉李尚福的中央軍委職務。
陸委會報告指出,依照往例,10月是中共召開「三中全會」(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際或是進行會前準備中;但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否召開?何時召開?至今仍未明朗。
據觀察,「三中全會」通常聚焦經濟與改革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般在8月召開的例會,預告中全會舉行月份與議題,並在中全會舉行前夕的政治局會議宣布明確時程。但今年8月、9月舉行的政治局會議,均未公布「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與議題。
中共「黨章」規定,中全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旨在聽取中央政治局工作報告,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等。因此,「三中全會」停開可能性低,今年11月或12月舉行均有可能。
學界研判,習近平上台後,召開過兩次「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九屆三中全會」則提前在2018年2月底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假如這次「三中全會」討論主題仍是改革,可能聚焦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由於「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特徵之一,並在中共二十大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列入「黨章」,因此,中共亦有可能在這次「三中全會」,以推進「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為會議主題,深化經濟改革。然而,在中國經濟低迷之際,推動此一政策,勢必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報告強調,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組建不到1年,已有多人涉及違紀遭調查,不僅凸顯習近平識人不明,也顯示有關「二十大」前中共一連串推薦、考核、面談機制盡是表面功夫。
根據分析,去年秦剛當選中央委員時,僅是副部級的駐美大使,同年12月底升任中國外交部長,今年3月又再晉升國務委員,成為副國級領導人。顯示其深獲習近平賞識,以致超越其他幾位外事領域部級領導,破格任用。如今,秦剛成為習近平用人難堪的一個典型。此事雖損及習的領導威信,但並不會撼動習的領導地位。
10月24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決定,免去李尚福的國務委員、國防部長、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職務,同時免去秦剛的國務委員職務。此顯示中共將會在「二十屆三中全會」撤銷秦剛、李尚福的中央委員職銜,同時免去李尚福的中共中央軍委職務,補選新的中央軍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