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夫妻倆挨戶蒐故事 串起近半族人史

張洧齊以完成自己家族族譜的經驗,協助張雅琳調查編寫麻豆海埔張家族譜。(記者劉婉君攝)

張洧齊以完成自己家族族譜的經驗,協助張雅琳調查編寫麻豆海埔張家族譜。(記者劉婉君攝)

2016/05/10 08:00

花了兩年尋訪 還有一半的族人失聯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卅六歲張雅琳,祖父在民國四十年時即離開家鄉麻豆海埔到高雄打拚,因父、祖均英年早逝,結婚前她從未到過麻豆海埔里,丈夫張洧齊花了四年多完成家族的族譜,讓她也決定展開尋根之旅。夫妻倆攜手從尋找阿公的祖厝開始,挨家挨戶敲門收集族人的資料,經過兩年的努力,估計九百五十六戶族人中,目前掌握了約四百五十戶的資料,還有一半的族人失聯。雖然辛苦,但兩人不放棄,「我們是舊台灣的最後一個世代,如果不做,祖先的歷史就會消失了。」

張洧齊屬於恆春張姓大家族,歌手張秀卿也是家族一員,祖父張造仔卅年前與七位長輩共同收集部分族譜資料,他接手後,花費四年多時間完成恆春張家族譜。妻張雅琳借助他在文史調查上的經驗,為麻豆海埔張家撰寫族譜,從阿公的祖厝為中心,逐步向外擴散,土法煉鋼,一戶一戶詢問,目前為止,建立了一百九十戶的資料。

夫妻倆在探訪中,得知麻豆海埔張家的來源及許多故事,據家族長輩表示,清朝時因當地為海埔地,族人將魚塭日曬後產生的鹽收集販售,在那個只有官方才能賣鹽的時代,族人和查緝私鹽的官員起爭執,失手打死官員,清朝政府事後派了三百人前往逮人,卻在海埔住了下來,吃的、用的全是張家的,住不到一個月,就把張家吃倒了。而日治時代,族人因為抗日遭到焚村而四處逃散,過了一段時間才又回到海埔,原本的紅瓦厝被燒毀,只能改搭草厝,族人的生活也陷入困頓。

另外,海埔聚落早期有宋江陣、北管會,也曾和鄰近的客子寮、子龍廟比賽放紅腳笭,但這些都已成絕響。

一位八旬族人受訪後辭世 影像留世

張洧齊說,調查編寫族譜雖然收入不好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這個世代如果不做,下個世代將不知道從何下手,也無人可問了。一位八十多歲的族人在接受訪問後辭世,他將該族人受訪的影像提供給家屬在告別式上播放,其子痛哭感謝的畫面,令人難忘,也很開心夫妻倆做的事可以彌補一些人的遺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