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動 挑戰市民忍耐底線

2015台南古都馬拉松15日上午開跑,吸引大批愛好路跑的民眾參加。(中央社)
記者黃文鍠/特稿
市府開心宣布,今年古都馬拉松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同時,大批市民卻抱怨著活動帶來的交通管制引發不便。大型活動可以帶動區域繁榮,活絡經濟,但如果忽略活動對民眾的衝擊,引發民怨、排斥,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近年來,路跑成為風尚,台灣幾個知名的馬拉松路跑活動,每次只要開放報名,幾乎都是「秒殺」,全國各縣市陸續推出類似活動,的確都能成功引起話題。
在人潮等於錢潮思考下,地方政府莫不以成功舉辦大型活動為重要政績,每年的活動總會努力行銷,而且標榜「人數創新高」,希望讓民眾看到,公部門為了帶動區域繁榮的用心。
只是,隨著活動量能越來越大,衍生的問題也陸續浮現,雖然主辦單位都會按照規定計畫路線,申請路權,交通管制,並且預做宣導。但動輒上萬人的路跑活動,只要一上路,肯定就是交通惡夢,尤其因為路線集中在市區內,上萬人同時起跑,不管怎麼疏導,一定會對用路人造成不便,前幾年台北就傳出民眾不堪頻繁路跑活動,影響正常生活,連署要求禁止路跑活動經過社區。
雖然主辦單位已經將活動時間提前,希望減少衝擊,但因為路線涵蓋市區多條重要道路,上萬人齊跑上街,加上假日大批觀光客湧入,已經一再挑戰市民忍耐的底線,在發展大型活動之餘,怎樣才能把對地方的衝擊減到最低,將是市府未來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