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國河川日 關廟阿公阿嬤去「潦溪」

壯丁潦溪,合力清除阻礙河道的枯木,確保水流暢通,以利防災。(記者吳俊鋒攝)

壯丁潦溪,合力清除阻礙河道的枯木,確保水流暢通,以利防災。(記者吳俊鋒攝)

2014/10/06 08:00

〔記者吳俊鋒/關廟報導〕關廟區新光里居民守護當地河川有成,昨天在沙洲上舉辦親水聯歡,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參加,六、七十歲的銀髮族更是活動主角,不少年近九旬的老人家暌違了半世紀後,再度捲起褲管體驗「潦溪」樂趣,重溫年輕時的生活回憶,現場笑聲洋溢。

年屆九旬的劉黃阿惜與吳金鳳回憶,年輕時,家裡沒有水源,都必須前去河邊汲取,沒想到五十年後還有機會潦溪,笑得很開心。

有橋後 水變髒又臭

這場頗具復古味的「爺奶潦溪」活動由新光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總幹事吳宗寶表示,當地有鹽水溪上游流經,在四、五十年代尚未搭設橋樑時,因交通不便,老一輩無論下田工作、到其他聚落訪友,或者前往關廟市集採購日常用品等,必須涉水過到對岸,幾乎每天都要親近河川。

吳宗寶說,後來橋樑興建完成,兩岸通行方便,自來水也開始供應,社區婦女不需再到沙洲上洗衣,居民與溪流間的距離逐漸遙遠,在歷經多次豪雨氾濫成災,且上游的養殖排放、廢棄物傾倒等污染,乏人管理下,美麗河川竟變為當地住戶的夢魘。

五年來,協會動員巡守,定期淨溪、管理,污染排放與傾倒逐步減少,自然生態回復,居民在社區營造據點的嗊哩小鋪旁搭建階梯,可直達沙洲,讓當地人又可以親近河川。

昨天的活動等於是河川守護的成果驗收,近百位參加的居民,先至關廟區衛生所進行戒菸檳宣導,隨後扶老攜幼前往沙洲同樂,大小朋友先撿拾岸邊、水上的垃圾,合力淨溪,並排除阻塞河道的枯枝,拿來當作柴火,現場料理麵食,美味分享。

很多長輩雖然行動不便,但在社區年輕人的攙扶下,還是涉水、潦溪,一起見證河川生態重現,西區獅子會也動員志工到場協助,並致贈敬老禮品歡慶重陽節。

在年輕志工的攙扶下,老人家也捲起褲管涉水,重溫潦溪的感覺。(記者吳俊鋒攝)

在年輕志工的攙扶下,老人家也捲起褲管涉水,重溫潦溪的感覺。(記者吳俊鋒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