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跳脫本土造型 張鶴齡黃映菊創作關節人偶

黃映菊耗時三年才完成的「Ivory」作品。(記者洪定宏攝)

黃映菊耗時三年才完成的「Ivory」作品。(記者洪定宏攝)

2013/08/19 06:00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跳脫本土傳統造型,客家新生代張鶴齡及黃映菊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創作無國界、無族群區分的「唯美型」關節人偶,黃映菊的「Ivory」,花了三年才完成,張鶴齡也投身教學,希望在高雄「遍地開花」。

關節人偶或稱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簡單地說,就是源自歐洲手、腳、頭頸、身體可更換的洋娃娃,在日本及韓國已成為龐大的文創產業,中國急起直追,台灣雖有新生代投入,他們的作品卻不被文化官員認定為「藝術品」,抑制產業發展。

高雄子弟張鶴齡從黏土藝術起家,原本在外地工作,最近返鄉創作關節人偶,並成立工作室開班授課。雖是男性,卻能以細膩思維與精巧工藝,做出美麗的人偶,「美到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張鶴齡說:「黏土對我來說就像聲音、影像,用黏土創作就是我的志業!」

被封為美女達人的黃映菊,則以素描及廣告設計為基礎,將對手工藝的熱情,轉為自學能力,創作關節人偶第一代「Laya」後,「AnnaQueen」的名氣,遠遠超過她的本名;黃映菊說:「我還不敢像張鶴齡那樣全職投入,只能暫時留在老家幫忙賣麵。」因此,最新、最完整、最滿意的作品「Ivory」,花了整整三年才完成。

張鶴齡表示,自己是客家子弟,創作的關節人偶具客家精神,何必在乎人偶是否像台灣人,或有無穿客家藍衫,因此,更有寬廣的國際視野,讓文創有無限想像空間。

客家新生代張鶴齡(左)及黃映菊(右),致力創作關節人偶。(記者洪定宏攝)

客家新生代張鶴齡(左)及黃映菊(右),致力創作關節人偶。(記者洪定宏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