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三月瘋媽祖系列4/古戲鬧猜猜 祝壽舞力開

台中市南屯區黃姓家族,保留一份清道光5年(1825)契約書,記載籌辦公田出租,以支付演出「字姓戲」費用。(黃豐隆提供/記者林良哲翻攝)

台中市南屯區黃姓家族,保留一份清道光5年(1825)契約書,記載籌辦公田出租,以支付演出「字姓戲」費用。(黃豐隆提供/記者林良哲翻攝)

2010/05/09 06:00

5月3日下午時分,台中市南屯區知名媽祖廟「萬和宮」戲台上,歌仔戲班演出著「山伯英台」戲齣,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雖已上演了千百年,淒美的劇情還是讓台下觀眾含淚同泣;而晚間上演的「隋唐演義」劇目,手持斧頭的程咬金衝上台前,誇大的動作及顫動的大花臉,令台下觀眾樂得捧腹大笑。

萬和宮字姓戲 完整流傳

每年的「三月媽祖生」,是台灣各媽祖廟最重要的祭典,在媽祖誕辰前後,各地祭拜媽祖的廟宇上演著各種傳統戲劇,在時代變遷下,不少戲劇已經少人觀看,但延續的傳統卻仍在歷史中翻轉,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氛圍;然而,娛樂方式的改變也影響傳統戲劇的演出,混合了流行與傳統的演出,更會讓人感到驚豔。

萬和宮祭典中演出的「字姓戲」是可連演1、2個月的戲劇活動。「字姓戲」又稱「家姓戲」,是由地方上同姓氏宗族或聯合數姓為一字姓組織,輪流出錢邀請劇團演戲酬神,但在宗族制度幾乎瓦解的現代社會,全台只有萬和宮還完整保留下來。

據說在清道光4年(1824年)農曆3月20日,萬和宮的媽祖陪同樂成宮媽祖進行遶境,返回廟宇時突然神轎變得相當重,信徒們擲筊向媽祖請示,媽祖指示日後要以演戲來代替遶境,自此之後,萬和宮的媽祖即不再遶境,而由當時居住於此地的4府(漳州、泉州、廣州、汀州)及11姓人士分別出資來演出戲劇,演出期間長達1、2個月之久。

1900年的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了萬和宮演出「字姓戲」的盛況,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也因婆家位於台中市南屯區,在1979年發表了「南屯的字姓戲:字姓組織變遷之研究」一文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引起學術界重視。

古早形式演出 漸趨式微

萬和宮的「字姓戲」仍然照百餘年前的形式演出,張姓因為護送媽祖來此建廟的張國之後代,為首演之姓氏,依序為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等姓氏,最後由媽祖的同姓「林」為結束。但現在欣賞「字姓戲」的觀眾愈來愈少,經常只剩下幾位老人坐在台下,延續著這個古老的傳統。

除了傳統「字姓戲」外,在媽祖遶境活動中會出現的傳統藝陣「十二婆姐」,則是引人注目的焦點。4月19日大甲媽祖鑾轎在萬名信眾包圍下,自雲、嘉交界的崙仔橋進入嘉義縣新港鄉,新港藝術高中學生手持紙傘、穿著紅色、藍色的傳統婆姐服,一搖一擺地表演「十二婆姐」藝陣,且結合「Nobody」舞曲迎接媽祖,動感舞蹈感染一旁圍觀信眾,也跟著搖擺身體,融入音樂裡。

十二婆姐藝陣 注入新血

藝陣老師戴秋寶表示,媽祖廟裡供奉許多神明,其中註生娘娘臨水夫人陳靖姑,是掌管生育的神明,手下有12位配祀娘娘稱為「十二婆姐」。祂也象徵替嬰孩收驚、保平安的意義,所以每回有民眾看見「十二婆姐」藝陣,就會帶著家中嬰孩,給「陳大娘」摸一摸、收收驚。

除了新潮的樂曲結合傳統演出外,嘉義新港奉天宮從去年起也以清朝祀典科儀六佾舞為媽祖祝壽。5月1日晚間11時15分,奉天宮前燈火通明,為媽祖舉行的祀典三獻祝壽大典,在鳴鐘鑼鼓後展開,古樂琴聲中,佾生著傳統服飾、手持笛鑰,整齊劃一地跳起佾舞。

奉天宮六佾舞 源自清朝

嘉義縣市地方人士皆穿戴長袍馬褂站立在祭祀台前,由禮生帶領依循古禮,到奉天宮內殿獻花獻果,為媽祖祝壽。來自全台宮廟的代表及信徒,則在祭祀台前排隊等候,依序進入內殿向媽祖朝拜、祝賀聖誕。

由於奉天宮在清代已是官祀廟宇,必須遵循一定科儀舉行,起源於周公的佾舞,就是古代最隆重的祭祀所使用的儀式,經考察諸多史料後,去年起重現清朝媽祖祀典儀禮,由新港藝術高中200多名學生擔任禮生、唱生、佾生,跳六佾舞獻壽,且佾生都是女生,展現媽祖母性、柔美的精神。

5月1日子時奉天宮舉行「開台媽祖渡台389年暨天上聖母1051年聖誕千秋」,儀式歷時2小時,於2日凌晨近1時結束,儀式中古服、古樂宛如時光倒流,吸引數百名民眾圍觀,還有外國人拿著相機,記錄這難得的一刻。

奉天宮解釋,「佾」就是「行列」,八佾指的就是跳舞的人排成八列,六佾則是六列,以此類推。而佾舞的人數必須按照階級規定,天子使用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因媽祖清朝時受封為「天后」,因此以六佾舞獻壽。

媽祖信仰走過千年歷史,面臨時代變遷下,有些戲劇演出形式延續下來,有些則在現在的基礎上做出改變。不管如何,這都是代表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子民,對於媽祖的崇敬,也延續了古早戲的傳承。

萬和宮的「字姓戲」在時代的變遷下,觀眾愈來愈少。(記者林良哲攝)

萬和宮的「字姓戲」在時代的變遷下,觀眾愈來愈少。(記者林良哲攝)

1900年5月9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台中犁頭店演出「字姓戲」。(記者林良哲翻攝)

1900年5月9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台中犁頭店演出「字姓戲」。(記者林良哲翻攝)

新港藝高學生組成「十二婆姐」陣頭參加遶境。(新港藝術高中提供)

新港藝高學生組成「十二婆姐」陣頭參加遶境。(新港藝術高中提供)

新港奉天宮的佾生全由女生擔任,代表媽祖的柔性之美。(記者王善嬿攝)

新港奉天宮的佾生全由女生擔任,代表媽祖的柔性之美。(記者王善嬿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