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保存崁頭厝圳 縣府委託學者調查

    古坑崁頭厝圳是日治時期在台興建的第一座豎井式伏流水集水廊道,具有歷史意義及價值。(記者黃淑莉攝)

    古坑崁頭厝圳是日治時期在台興建的第一座豎井式伏流水集水廊道,具有歷史意義及價值。(記者黃淑莉攝)

    2016/12/23 06:00

    〔記者黃淑莉/古坑報導〕爭取台灣第一座伏流水集水廊道列入文化資產妥善保存,屏東科技大學教授丁澈士協助縣府文化處展開崁頭厝圳歷史背景、工法調查,明年送雲林縣文化資產委員會審議。

    丁澈士指出,包括古坑崁頭厝圳、屏東二峰圳、力里溪圳及宜蘭金同春圳等四條水圳,都是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建造引伏流水的集水廊道,兼具科學及文化意義,力里溪圳已列文化建築,二峰圳則列為文化景觀。

    丁澈士表示,伏流水現已成顯學,是比地下水更優質的水源,日治時期即利用人工在河床底下開挖施工,工程完工後再將土覆蓋回去,國內許多水利工程承襲這種技術。

    歷史建築或古蹟 水利會有疑慮

    崁頭厝圳是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一座伏流水集水廊道,最大特色是在大湖口溪床中建造四座進水豎井,豎井四周有礫石等濾料把地表水過瀘後流入暗渠,再匯流到灌溉渠道,至今水源豐沛且水質清澈,由於先前工程整修部分設施遭損壞,許多地方民眾及學者盼能透過文化資產法將崁頭圳永久保留。

    縣府文化資產科長曾惠君指出,縣府先委託丁澈士等人辦理基礎調查,是否登錄歷史建築或古蹟,權責單位是雲林農田水利會,必須由該會提報,縣府再依文資法安排委員現勘、審查。

    水利會主任工程師則表示,崁頭厝圳是農民主要灌溉水源,取水豎井位在河川中有許多不確定性,登錄歷史建築、古蹟,恐影響未來修膳及農民用水,另設備在大湖溪,主管機關為河川局,必須再與相關單位討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