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古琴逾80張、傳承推廣歌仔戲》 林立正、楊麗花 北市無形文資授證
歌仔戲大師楊麗花(右),獲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授證。(記者何玉華攝)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只有死在裡面,才能活著出來」這是傳統工藝斲(音同卓)琴保存者林立正下死功夫的執著,推敲出嚴謹的工序,帶領各種人才各司其職,讓幾近完美的工藝傳承有人,昨天與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林麗花(楊麗花)一起獲台北市政府授證成北市無形文化資產。
林為故宮修好元代名琴雪夜冰
「斲」有劈砍的意思,「斲琴」意即製作古琴。林立正年少時家中從事裝潢業,與老師傅學習木工,一九七四年因朋友所託製作古琴開啟「斲琴」生涯。後來拜入古琴大師孫毓芹門下,也前往台大、師大研習木材科學,精進技術;一九九六年成立「天雷琴府」專門製作及修復古琴。
斲琴過程繁複,林立正從挑選木料、製作粗胚、刨刮外型、裹布到上漆,幾乎全部手工完成,精湛技藝已修復唐宋以來各代古琴八十餘張,更受故宮博物院所託修復院藏元代古琴「雪夜冰」;一九九八年創立「梓作坊古琴造作工坊」,推廣傳授斲琴技術,二○一一年起開展多項傳習計畫及古琴修復紀錄,在孫毓芹指引及從古籍中推敲出嚴謹的斲琴工序傳授。
執著下死功夫 推敲出嚴謹工序
他說,一塊木頭腐朽了,爛了,一般人看了沒用,「燒火都不夠旺」,但經他慢慢黏好,可以延遲生命、喚起生機;修老琴很困難,要考慮老琴的背景、年代及當初創造的思想,甚至只是兩片木片,修成可以用,創造出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一種成就。
他還提到,斲琴工藝受制於材料的來源不穩定尚有不足,因此他著手種漆樹,避免讓摻了假料的漆損裂古琴;還有琴弦,中國的產品雖多,但台灣的工藝不差,他想從種桑樹開始,找出適合台灣的弦,才不會受制於人,「要好,就什麼都自己用」。
怕摻假料的漆損琴 自種漆樹
林立正說,一個行業最怕後繼無人,還好現在有很多學生加入斲琴,不只木工,還有漆等各種材料學,各種人才「我帶入門」,他們各自努力各司其職,以「只有死在裡面,才能活著出來」下死功夫的努力,希望讓古琴造作在台灣生根。
斲琴大師林立正獲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授證。(記者何玉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