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器捐人數回穩 今年逾300人

台北榮總昨舉行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近3年器官捐贈者家屬與受贈者與會。(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灣推動器官捐贈移植逾卅年,見證許多生命奇蹟,疫情前每月平均廿至卅人捐贈,二○二一年武漢肺炎本土疫情爆發時,單月掉到個位數,疫情解封後器捐人數回穩,今年累計捐贈超過三百人,達三一五人,回到疫前水準,但醫師認為,器捐風氣仍有努力空間。
疫期全台警戒 單月掉到個位數
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林釀呈指出,疫情期間禁止跨院器捐和摘取,器捐人數明顯下降,二○二一年六、七月,單月捐贈人數降到只剩下五、六人。
根據器官捐贈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疫情前二○二○年器捐人數高達四○二人,而二○二一年爆發本土疫情,全台三級警戒,器捐僅剩二九○人,去年三○九人,隨著疫情解封,今年到十一月四日,捐贈者已有三一五人,器捐持續回溫。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受贈者人數達八八八人,捐贈情形比前兩年好,目前等待移植一萬一三五一人。
國人捐贈「眼角膜」居多
林釀呈說,國人器捐以「眼角膜」居多,另肝、腎、心臟、胰臟等器官每年維持約一百至一百二十例,等待移植者以腎臟約八千三百人最多,近年已開放心臟死亡者可捐贈腎臟,拓增器捐者來源。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江仰仁提到,西班牙和美國器捐做得好,西班牙為「默許制」,除非確認死者生前反對器捐,否則視同願意器官捐贈。台灣與美國則是「詢問制」,由民眾自主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江仰仁說,過去西班牙器捐領先,但疫情後美國逐漸追上,他認為,告知末期病人家屬「有器捐選項」是關鍵,有助提升器捐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