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工會:有意退場 應提前三年準備
針對台灣科技大學擬接收華夏科技大學,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為,此事未獲華夏師生共識,恐衝擊華夏招生、製造校園混亂,製造台科大伺機掠奪校產等不佳觀感。(資料照)
〔記者吳柏軒、林曉雲/綜合報導〕少子女化私校擬退場將校產捐公校,成功案例已有台灣觀光學院捐給空中大學、嘉義協志工商將捐給中正大學等;華夏科技大學跟台灣科技大學的協商卻出包恐破局;教團皆認同,私校捐給公校符合教育公共性質,但應提前三年充足準備,並善待私校師生,才不致校園混亂、或讓公校有掠奪私校資產觀感。
預備資金 讓教職員優離優退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為,私校退場條例實施後,引發私校董事不安,像是華夏科大趁學校尚未納專案輔導,且尚有資金,先「自我了斷」捐給國立大學,未雨綢繆、超前部屬策略相當正確,但爭議是華夏沒有做好校內師生溝通,導致校園混亂、招生利益受損,也讓台科大背上伺機掠奪私校的觀感。
須保證讓學生讀到畢業
尤榮輝說,學校退場極度敏感,只能低調進行,建議有意退場的私校至少要提前三年準備,且要預備充足資金提供教職員優離優退,並保證學生讀到畢業,特別注意做好師生溝通,達到校內共識,在退場緩衝期妥善照顧好師生權益,也讓教職員有充裕時間另謀出路。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私校退場後捐贈給政府或公校,接近工會長期倡議的高教公共化理念,但須注意協商過程,認真看待每一個教職員工生的意見,非少數學校高層的私下協商。
林柏儀也喊話國立大學應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取得資源同時,也應該善待私校師生,包含受教權、工作權,不可存有只想「要地不要人」、「瞧不起私校師生」等心態。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相較私校退場後不論改制、改辦會繼續衍生爭議問題,學校「公私併」或私校捐贈校產給公校,都符合教育公共化精神,也符合私校創辦人捐資興學的初衷,教育部應協調雙方在合法下,確保雙方師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