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日夜變化大解析 清晨4~7點慢跑 空氣最好

氮氧化物日分布曲線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許多人愛慢跑,環保署根據空污監測數據建議,最好的慢跑時間是清晨四至七時,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的空品則最差。
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 空品最差
環保署於全台設置約一一一處空品監測站,全國污染物年平均值包括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均呈下降趨勢,臭氧濃度卻上升,分析與工廠、汽機車所排廢氣含氮氧化物等受日照形成有關,都恐造成呼吸道與肺部傷害。
空污受季風與地形影響,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吹東北季風,中南部背風側,不利污染擴散,且東北風挾帶境外污染,導致空品差。
臭氧濃度上升 恐造成肺部傷害
監資處長張順欽指出,車流量與空污更有正相關,平日交通流量是假日的一.二倍,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濃度約一.二五倍。去年統計顯示,民眾上下班時段的空污濃度較高,尤其隨車輛產生的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上午八時與下午六時是尖峰值,凌晨二至四時最低。
以萬華測站為例,凌晨二至四時氮氧化物平均接近或低於十ppb,八時達尖峰、逾三十ppb,而後漸降。下午六時又達第二尖峰、近三十ppb,入夜再降。臭氧則是早上七時濃度最低,中午十二時最高;懸浮微粒PM2.5及PM10則凌晨二至五時稍低,白天多呈高點。
綜合統計,張順欽說,都會區空品最好時段是清晨四至七時,其次正午,再來是深夜;但也提醒,中午若臭氧濃度高,也要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