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開發伏流水 化解缺水危機/可當豐水期替代水源 枯水期才用水庫
台水公司竹寮取水站設有伏流水工程,實測伏流水濁度不到1NTU。(記者陳文嬋翻攝)
〔記者陳文嬋、陳炳宏/綜合報導〕近年來氣候異常,造成供水不穩定,颱風豪雨原水濁度又飆升,北高兩市民生用水均面臨考驗,屏科大工學院院長丁澈士表示,政府應開發伏流水作為替代水源,伏流水與地面水系出同源,豐水期取用伏流水,枯水期改用水庫,開發與善用水資源,才能確保穩定供水,擺脫世界缺水國惡名。
台灣名列缺水國第19名
丁澈士表示,台灣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降雨量二.六倍,但每人每年可用水量僅是世界平均值五分之一,名列世界第十九名缺水國家,他以高雄民生用水仰賴高屏溪為例,每逢颱風豪雨原水濁度飆升,去年曾因乾旱用水拉警報;北市去年也因颱風發生黃水事件。
丁澈士指出,歐美國家不使用河面水,多取用河床下伏流水,在河岸開挖直徑廿公尺的寬口井,再以集水暗管、施作輻射井等方式,往河床下方廿公尺左右深度,呈輻射狀推進取水。以日治時代建造的屏東二峰圳為例,善用伏流水,九十年來不絕,只要正確使用,不影響地質變化,又可化解缺水危機,最重要是喝得健康。
高屏溪有豐沛伏流水
丁澈士說,評估高屏溪上游攔河堰至斜張橋段,長約八公里伏流水量豐富,宛如天然地下水庫,豐水期取用伏流水,水質乾淨又補充快速,枯水期才改用水庫,面對氣候異常,不怕無水可用。
水利署表示,過去因擔心地層下陷,未進行高屏溪伏流水開發,近年來高屏溪取水困難,將於大樹區開發十萬噸伏流水,預計一○七年完工,作為備援用水並增設觀測井,確認無地層下陷疑慮,未來有機會成為替代水源。
須確認無地層下陷疑慮
水利署表示,水庫操作原則是「蓄豐濟枯」,豐水期時儘量用一般地表水,讓水存蓄在水庫中,過去高雄地區一直都使用地下水與伏流水,當作水庫高濁度時的備援用水,南區水資源局現在要興建的是取用在高屏溪旁湧現的伏流水,跟深層地下水不同,就是希望透過多元化水資源供應,穩定高雄市用水。
伏流水示意圖(取自水利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