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錯把馮京當馬涼 中研院還萼形柱珊瑚清白

第三群馬達加斯加島的萼形柱珊瑚群體。(圖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提供)

第三群馬達加斯加島的萼形柱珊瑚群體。(圖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提供)

2013/04/17 12:54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自18世紀以來,全球海洋學者一直將各地的外型極相似的萼形柱珊瑚視為同一物種,並當作珊瑚界的實驗鼠進行研究,中研院日前以DNA生命條碼,證實太平洋、印度洋、紅海、波斯灣等地萼形柱珊瑚,是分屬不同物種,並警告想以遷徙挽救白化珊瑚的環境策略,恐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浩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所領導的國際海洋生物學研究團隊,首次透過DNA生命條碼鑑定造礁珊瑚,分析來自全球四個海域共241件萼形柱珊瑚樣本後,發現萼形柱珊瑚四個隱藏種,且對於溫度、光照各有不同承受性,推翻了百年來學術界認為萼形柱珊瑚是同一物種的基礎分類。

陳昭倫表示,1960年以來,萼形柱珊瑚普遍用於珊瑚生理、生殖、生態、分子生物等研究,但過去曾發現不同海域萼形柱珊瑚,對環境耐受度差異極大,如波斯灣海域珊瑚較太平洋海域耐高溫,此項研究證實牠們分屬不同物種,而且在5000萬年前就已確定分岐,過去以此類珊瑚為對象的研究報告,需重新檢驗。

陳昭倫說,當初是因為研究太平洋的萼形柱珊瑚如何遷徙時,發現其粒線體色素氧化酶第一單元部分DNA序列與以色列周邊萼形柱珊瑚不同,才展開為期6年的真相探險之旅。

為了尋找各地標本,曾遠赴索馬利亞採樣,由於當地海盜盛行,因此還得由美國軍艦戒護下,荷槍實彈登船出海,再加上珊瑚為高經濟價值保育動物,因此運送過程得申請繁複文件,陳昭倫形容,這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研究結果。

陳昭倫說,透過DNA生命條碼序列,可將海洋中許多外觀相似的隱藏物種辨識出來,加速新物種的發現,未來生命條碼夠齊全時,海關對於不明的走私生物,可經由掌上型儀器,立刻判別其物種與來源。

該研究為中研院2005年至2011年受國科會補助的主題研究計畫,論文已於2013年3月22日,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出版集團「自然」(Nature)所屬的線上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