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連5年豐收!黑鮪捕獲量逼近配額上限 學者張水鍇籲及早因應

近五年黑鮪魚皆出現豐收。(記者陳彥廷攝)

近五年黑鮪魚皆出現豐收。(記者陳彥廷攝)

2024/06/05 00:00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近5年全台黑鮪魚捕獲量位於高原期,去年更超過國際原定配額,靠前年剩下的流用配額得以安全過關;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水鍇表示,在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的保育措施下,未來黑鮪豐收將更常見,但一豐收,價格易下滑,今年次級品低價雖屬個案,卻是警訊,漁業界應提早因應。

黑鮪魚資源於2000年開始急速下降,台灣在2010年邁入捕獲低谷,以捕撈量最多的屏東東港來說,2010至2019年間,有7年不足千尾,最低僅505尾,全台捕獲量在200噸到500噸間徘徊,也被漁民稱為魚市的「失落十年」。WCPFC痛定思痛,於2014年實施配額減半措施,其中包括部分捕撈幼魚國家的幼魚配額減半,只捕大於180公斤以上成魚的台灣,配額則降為1709噸。

資源開始於2020年顯著增加,光是東港單一港口,當年不僅突破2000尾還接近3000尾,接著連兩年突破4000尾,去年更捕獲5782尾、逾1000噸的19年新高,較2020捕獲翻近倍,今年雖因配額沒得流用總量將減,但目前漁季才一半,東港漁獲已突破3000尾門檻。

張水鍇說,大魚從幼魚長起是簡單道理,上游國家幼魚配額減半對資源復甦的成效是遠超預期,到2019年即已達到原定今年(2024)才要達標的資源量,也因此日本提案「全球於2022年配額皆再增15%」,台灣跟著增加到1965噸,這也代表減損黑鮪資源最嚴重的即是幼魚期即進行捕撈。

張水鍇指出,科學用數據說話,不可諱言,社會對黑鮪資源及台灣漁業的關切與責備,長期仍是基於那10年的低谷,即資源遭到過漁年代的印象,但在資源量回復後,學界現大多支持黑鮪資源是快速恢復,接下來該面對,早已轉向是短時間爆量捕獲所致量多價跌的情形。

「全世界都在看」張水鍇認為,去年日本就發生因豐收導致要提早結束魚季,當初減額最多的日本,已醞釀要再度爭取增加配額,而台灣去年有流用配額得以低空飛過,今年沒有配額流用下到底怎麼作,甚至因應以後的措施,全世界都在期待。

張水鍇強調,若這種黑鮪魚管理模式可守住,漁獲增加將成常態,魚價不意外的會更親民,整個漁業界應及早規劃相關配套,漁業署今年罕見的行銷黑鮪魚就是轉變,未來像是開拓新的市場通路,或是生產端轉型為更便利冷凍儲存的漁法,配合冷鏈物流,將短暫的黑鮪汛期再拉出「季後賽」般拉長行銷,避免短暫且集中的大量進港,造成價低傷漁的情形。

對此,漁業署指出,4至6月為黑鮪魚汛期,截至6月3日漁獲量為1360噸,約是配額的7成多,今年面對接近配額的作法,將於捕撈量達9成時,向海面上的鮪釣船要求限期停止捕撈黑鮪,不讓漁獲量超過配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