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殼開了別馬上吃!她曝「吃火鍋」禁忌

吃火鍋眉角多,尤其蛤蠣和牡蠣等貝類,不要看到殼打開就急著吃。(資料照)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人愛吃火鍋,甚至在炎熱夏季仍可看到火鍋店門外大排長龍,可謂台灣一大奇觀,但別小看吃火鍋這麼稀鬆平常,在烹煮上其實有不少眉角須注意,尤其蛤蜊或牡蠣等貝類海鮮,若忽略細節易有食物中毒等危險發生。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27日表示,火鍋湯頭豐富多元,食材包羅萬象,有肉品、海鮮、豆製品、蔬果等千百種選擇,然而食材品質不佳或未徹底加熱,很容易引發食安問題。
林金富續指,針對食材方面,建議選擇有驗證標章或溯源證明文件,也須當心儲存條件,像冷藏食品應存放於0至7度,冷凍食品應存放於負18度以下,同時掌握「先進先出」原則,食材調理前的解凍方式,可置於冷藏庫或用微波爐解凍,密封包裝後用流水解凍,並仔細清洗食材,蔬果也一樣要清洗乾淨再分切。
長榮大學食品安全衛生與檢驗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許淑真,也點出民眾常犯的錯誤習慣,事實上煮火鍋湯底一定要「先煮沸後再加食材」或飲用,且食品加熱中心溫度應超過70度,且切勿一次放很多食材,容易導致食材不熟,肉片也要切薄一點,食材小塊一點才行。
許淑真特別提醒,多數人煮蛤蠣和牡蠣等貝類,看到殼打開就會急著直接吃,事實上,當蛤蠣和牡蠣殼打開後,再加熱5至10秒比較好,不要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