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鐵車輛大修縮減10天 單一列車增70班次多運7萬人次

台灣高鐵精進維修排程,讓單一列車的大修從30個工作天降為20天,等同使其增加70個班次旅運服務。圖為維修人員推著列車最重要的「轉向架」執行作業。(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精進維修排程,讓單一列車的大修從30個工作天降為20天,等同使其增加70個班次旅運服務。圖為維修人員推著列車最重要的「轉向架」執行作業。(記者吳柏軒攝)

2023/12/21 18:14

〔記者吳柏軒/高雄報導〕台灣高鐵每組列車每120萬公里或36個月執行車輛大修,從2007年通車至今,正進行第8次大修,過去每列車須30個工作天,透過規劃與排程、員額增補,加上本土化機具設備等,目前可降為20個工作天,以每列車1天7趟次計算,等於一列車增加70個班次、可多運7萬人次,提升旅運服務。

高鐵車體大修課課長李輝龍說,高鐵共34輛列車,2007年通車營運,已歷經8次車輛大修,而各列車每60萬公里或18個月,還要進行「轉向架檢修」作業,過去單一列車大修約需30個工作天,透過提前規劃、排程,並將檢修人力從350人增到500人,使週末假日也能輪班,如今大修作業只需20天。

隨著高鐵運量需求增加,連帶影響列車維修期縮短,李輝龍說,以前約2.4年、2.5年才要大修,如今2.1年列車就會達120萬里程,過去每年約修13組,現在每年要修17組,然而透過精進維修排程,以單一列車每天最高執行7趟次來計算,提早10天出廠,相當於增加70個班次的旅運服務。高鐵指出,單一列車可運載近千人,70班次等同可多運輸7萬人次。

此外,高鐵也將維修作業本土化,包含重新設計自走式「列車車頭維修平台」,添購戲稱為「夾娃娃機」的「轉向架移載車」等,幫助維運人員快速操作,高鐵轉向架大修課副理李雨利表示,轉向架(承載車體並沿軌運行、減震的重要設備)重達7公噸,過去要4人操作固定式起重機,有了「夾娃娃機」只需1到2人即可移動,大幅節省人力與吊掛風險。

李雨利還說,工業4.0時代,高鐵在2021年也引進列車智能維修資訊系統,將過去每年耗費1萬多張的紙本資訊,改成數位化儲存,也取代手寫降低錯誤率,並可進行資料查詢甚至大數據分析,如針對零件磨耗趨勢來準備物料,提前1年購置即可,降低庫存量。

高鐵維修人員執行「轉向架檢修」作業,該設備是承載車廂重量、引導列車沿軌道運行,並減緩行駛震動的重要設備。(記者吳柏軒攝)

高鐵維修人員執行「轉向架檢修」作業,該設備是承載車廂重量、引導列車沿軌道運行,並減緩行駛震動的重要設備。(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將維修設備本土化,開發自走式列車車頭維修平台,能迅速移動定位,增加作業安全、提升維修效率,節省3分之1時間。(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將維修設備本土化,開發自走式列車車頭維修平台,能迅速移動定位,增加作業安全、提升維修效率,節省3分之1時間。(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將列車維修設備本土化,與國內廠商開發「轉向架移載車」,並戲稱為「夾娃娃機」,可搬動7公噸的轉向架,較過去吊掛作業的4名人力,只需1、2人即可操作,並降低作業風險。(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將列車維修設備本土化,與國內廠商開發「轉向架移載車」,並戲稱為「夾娃娃機」,可搬動7公噸的轉向架,較過去吊掛作業的4名人力,只需1、2人即可操作,並降低作業風險。(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2021年開發「列車智能維修資訊系統」,減少每年1萬多張紙本維修手寫紀錄,全改為數位化,更可透過大數據分析零件磨耗,達到精準備料、降低庫存。(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高鐵2021年開發「列車智能維修資訊系統」,減少每年1萬多張紙本維修手寫紀錄,全改為數位化,更可透過大數據分析零件磨耗,達到精準備料、降低庫存。(記者吳柏軒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