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家級警報昨2度大響卻無感 氣象署:遠地地震監測有落差

台灣東北方海域18日晚間9點21分發生規模6.8小區域有感地震。(擷自氣象署網站)

台灣東北方海域18日晚間9點21分發生規模6.8小區域有感地震。(擷自氣象署網站)

2023/09/19 10:31

〔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昨(18)日晚間9點21分東北外海發生規模6.8地震,新北、基隆、宜蘭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且連發2次,手機狂響。地震報告指出最大震度宜蘭縣1級,民眾質疑連發2次警報是否烏龍一場?中央氣象署表示,由於地震在觀測網之外,監測能力有落差。

新北、基隆、宜蘭民眾昨晚9點22分左右收到國家級警報「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PWS)」警示,第一次顯示氣象局、第二次則顯示氣象署,媒體也詢問是否因氣象署剛掛牌,因此緊接著發出第二次的更正?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技正邱俊達表示,小地方確實沒有注意到,連發2次。

邱俊達今天上午面對媒體詢問是否為烏龍?他解釋「不算是烏龍、因為沒有發才叫做烏龍!」這是科技上的限制,觀測網的限制現在能做到就是這樣,現在希望跟其他國家合作,把其他較遠的地震監測納入,將較遠的資料納入,對於遠地地震能有較好的監測能力。

邱俊達表示,9月12日晚間7點3分台灣南方外海也發生規模6.7地震,也同樣是在菲律賓海板塊,只是接近呂宋島,昨晚6.8地震則是在東北外海,但一南一北、相距遠,彼此並無關聯。

邱俊達指出,昨天晚上9點21分發布遠地的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因為發震位置較遠、超過監測範圍外,所以只有部分中部地區、東部、北部地區感受到1級震度。

至於實際上的震度1級和國家級警報預估4級有落差,他解釋,因為發震位置在很遠的地方、超出觀測網之外,監測能力有落差。國家級警報自動監測系統透過自動抓取資料自動判斷,才能搶到地震預警的時效,因此犧牲精確度的問題。昨晚狀況是一方面是距離遠、一方面在觀測網之外,自動定位預警的位置預測成震源在我們的觀測往內較淺、較近的位置,因此達到發布國家級警報標準。

另外9月份以來已經發生25個地震,代表地震頻仍?邱俊達回應,9月份地震數量的中位數為30個上下,今年並沒有特別多。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曾指出,我地震監測範圍為「經度119至123度、緯度21至26度」以內的範圍;而經緯度再往外各延伸1度「經度118至124度、緯度20至27度」之外的稱為遠地地震。昨晚地震震央北緯 25.81度,東經 126.03度,已是「遠地地震」。

氣象署官網指出,地震的震央距離台灣超過300公里者稱為遠地地震。在地震觀測中,需要特別注意遠地地震所引起的海嘯。

震央在虛線小框內屬「監測範圍內地震」,在虛線大框外則為「遠地地震」,18日晚間的規模6.8地震屬於遠地地震對台影響較小。(中央氣象署提供)

震央在虛線小框內屬「監測範圍內地震」,在虛線大框外則為「遠地地震」,18日晚間的規模6.8地震屬於遠地地震對台影響較小。(中央氣象署提供)

18日晚間9點21分東北外海發生規模6.8地震,新北、基隆、宜蘭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署提供)

18日晚間9點21分東北外海發生規模6.8地震,新北、基隆、宜蘭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署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