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宜蘭龍潭圓吻鯝魚體型變小與施工有關? 各方看法歧異

圓吻鯝魚。(資料照)

圓吻鯝魚。(資料照)

2022/06/01 18:05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圓吻鯝魚是台灣原生魚類,數量稀少,每年端午節前後,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湖有數萬隻圓吻鯝魚上溯產卵,龍潭社區發展協會發現,近年多數圓吻鯝魚體型較小,推測是前幾年縣府施作工程,促使大魚遷移至二龍河等河道,專家則認為,應與河道水量不穩定有關;縣府表示,龍潭湖景觀與步道工程多在湖邊,未在鯝魚復育區內,鯝魚體型是否與工程有關,要回歸專業去判斷。

龍潭社區發展協會多年來維護湖內環境,在水土保持局台北分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協助下,闢建圓吻鯝魚生態園區,成為台灣第一處可近距離觀察圓吻鯝魚力爭上游的景象。

園區設置管狀河道及魚骨阻流結構,幫助圓吻鯝魚「逆流而上」,到天敵較少的山溝產卵。管狀河道設於地勢高低落差較大的區域,同時也具隱密性,避免圓吻鯝魚被鳥類攻擊;魚骨阻流結構則讓河道在水量少時,仍能蓄留一定水位,避免魚群側倒卡住。

曾晴賢表示,近期下大雨,天氣不穩定,水質很濁,多數魚退回到湖裡,但有些魚群陸續聚集,預計近日就會開始有圓吻鯝魚上游。

龍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志文說,近三年來,發現龍潭湖的圓吻鯝魚體型較小,體型較大的,多透過連接溝渠,游到武暖大排和二龍河去;他說,圓吻鯝魚棲息湖底,可能是因為前幾年龍潭湖施工,驅使牠們遷移。

李志文表示,既然較大的圓吻鯝魚已經離去,就沒有理由把牠們抓回來,但還好湖裡還留有小魚,社區這邊就是盡量把環境做好,讓小魚成功長大,湖裡都是大魚的日子就回來了。

圓吻鯝魚體型趨小的原因,曾晴賢持不同看法,近年因氣候變遷,水量不像過去那麼穩定,若山溝水流充沛,並有較安全的棲息環境,大魚就會上游。

宜蘭縣政府回應,近年確實有施作景觀工程與步道工程,而是靠岸邊施作,離復育區有些距離,究竟是不是工程使然,要回歸專業去判斷。

管狀河道設於地勢高低落差較大的區域,方便圓吻鯝魚上游。(記者蔡昀容攝)

管狀河道設於地勢高低落差較大的區域,方便圓吻鯝魚上游。(記者蔡昀容攝)

魚骨阻流結構讓河道在水量少時,仍能蓄留一定水位,避免圓吻鯝魚上游時,因水量少而側倒卡住。 (記者蔡昀容攝)

魚骨阻流結構讓河道在水量少時,仍能蓄留一定水位,避免圓吻鯝魚上游時,因水量少而側倒卡住。 (記者蔡昀容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