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市定古蹟「劍道館」修復中 明年初完工當百年校慶獻禮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新竹高中內的市定古蹟「劍道館」,1926年興建,是竹中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建築,已有94年歷史,原名「武道場」,建築為日式風格,劍道館後來也做為圖書館、原住民宿舍、班級教室、合作社和社團的社窩,學校爭取經費展開修復工程,期許重現劍道館樣貌,讓學生了解這棟承載不同世代竹中人的青春記憶。
新竹高中圖書館主任黃大展說,竹中的劍道館最初稱武道場,是室內體操場和劍道的練習場所,這和第一任校長大木俊九郎重視劍道與推廣有關,有校友回憶,「修身、體操與劍道三科課程,是各年級必修的課程」,當時即使寒冷的冬天,校長都會帶學生在武道館前靜坐養氣,並全神貫注練劍,而劍道訓練,對學生來說很有幫助,尤其踏入社會後,學會靜坐及思考,對決策很有幫助。
此外,竹中劍道隊曾在昭和3年~8年即1928到1933年間的中等學校劍道大會獲優勝。也在昭和五年代表台灣到日本參加「全國中等學校劍道大會」,是劍道館的輝煌記錄。
劍道館後來改為圖書館,是許多竹中學生閱讀與思考的啟蒙地,早期除日文書外,還有從中國購買的書,像《自由中國》等雜誌,竹中的教育風氣自由,館內還收藏不少五四時期的刊物,讓處在戒嚴時期的竹中校園有著自由學風。
後來劍道館也曾在合作社期間受到破壞,因要加賣熱食、自助餐增設廚房、直接打穿牆壁安裝抽油煙機的通風管。後來又變成音樂館,原本要拆除劍道館興建7層高的音樂暨教學的綜合大樓,結果引起校友關注,也掀起拆除與保存的論戰,後來竹市文資審議委員會在2001年指定為市定古蹟,是竹市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指標。
這座劍道館是目前台灣留存武道館中,唯一磚造木架構建築,全磚造立面是其特色,基座以實體的磚砌臺基,紅磚外再以水泥砂漿裝修,色澤灰色,遠看像是石材,清水紅磚外牆,非但材質堅硬,砌磚工技高超,歷經90餘年也無紅磚牆常見的裂紋或龜裂現象;屋頂為複斜式屋頂、近似馬薩式屋頂,屋架是洋式對束小屋,使用的材料是上等檜木及杉木。
指定古蹟後,因多年沒有動靜,被戲稱是「古蹟廢墟」,後來在校友立委柯建銘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關心與協助下,獲文化部文資局與國教署3000萬元經費補助,年初啟動修復工程,預計1年工期完成。
校長李明昭說,期許劍道館修復完工後,將做為多功能的藝文展演中心,期許做為竹中百年校慶的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