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挖到百年古圳仍灌漿 專家批台北市府違反文資法

台北市工務局水利處,以周邊有崩塌危機因此先做初步施工,由於已做灌漿,恐已破壞到古圳,引起文資界人士批評。(記者楊心慧攝)

台北市工務局水利處,以周邊有崩塌危機因此先做初步施工,由於已做灌漿,恐已破壞到古圳,引起文資界人士批評。(記者楊心慧攝)

2019/11/03 22:57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捷運雙連站附近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84巷挖到疑似百年古圳,但市府工務局水利處以周邊有崩塌危機,因此仍先做初步施工,由於已灌漿,恐破壞古圳,引起文資界人士批評,認為台北市文化局並未啟動緊急會勘,根本失職!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已邀集文資委員在週一現勘,也會請施工單位提供未施工的現場照片,給文資委員參考,水利處當時有表示因公安疑慮,需施作二側板及蓋板,並同意不會挖除原有構造,待文資委員勘查,再討論後續處理方式。

依照《文資法》第33條及57條,發現疑似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等價值的建築物或遺構,應立刻通知縣市主管機關採取必要維護,若有工程進行中,應立即停止工程,主管機關應即進行調查,並送審議會審議,以採取相關措施,完成審議程序前,開發單位不得復工。

挖到百年古圳後,當地居民積極尋求各方專業人士協助,希望能釐清古圳的身世,熱心的民間研究者黃湯姆協助比對古地圖資料,發現意外挖到的古圳,極有可能是日治時期興建的排水路,而非居民原以為的牛埔支線圳道,但一樣具有百年歷史。

黃湯姆表示,非圳道並不會減損該水路價值,無論灌溉圳道或排水設計,都一定程度利用自然也改造自然,討論這條水路,必須回到它誕生的歷史現場裡,它承載的可能比水圳更多,無奈,這條證實有百年歷史的水道,連結雙連陂的最後身影、見證都市化的初啟、蜿蜒過敕使街道東側最後一批水田的水流,就這麼一天內快速為水泥封埋,連它的名字,都還沒來得及說出。

文資人士、台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表示,依照文資法57條,該工程需立刻停工,但水利處竟以安全為由仍繼續施工,挖到古圳已超過一週的時間,若真有迫切的崩塌危機,為何不在當時就立刻進行緊急文資現勘,他質疑施工單位根本就是故意的!

蕭文杰批評,身為文資主管機關文化局,應在接獲通報立刻啟動緊急會勘程序,而不是拖拖拉拉的拖延時間,文化局實在是失職,更違反《文資法》規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