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有「異」見 民眾日常使用運具調查喊卡
![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現行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方式失真,將找新指標來看台灣公共運輸發展情況。(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現行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方式失真,將找新指標來看台灣公共運輸發展情況。(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7/08/19/2168178_1.jpg)
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現行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方式失真,將找新指標來看台灣公共運輸發展情況。(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交通部於民國98年開始,每年花費540萬元做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交通部官員認為,國際上多跟台灣一樣,透過訪問進行調查統計,呈現出來的運具使用情況與趨勢不會偏差太遠。交通部長賀陳旦卻認為,現行調查方式有失真疑慮,今年起將停辦。因此,明年將沒有2017年各縣市公共運輸、私人運具市占率資料,推動公共運輸將找新數據說服大眾。
以往會知道台北市公共運輸市占率42.8%、嘉義市4.9%,及各縣市、年齡層、性別的運具使用情況,都是交通部每年9月至12月,進行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所統計出來的,並做為各級政府機關、公民營運輸業者與學術機構訂定相關交通運輸政策、措施與從事研究分析的重要資料來源。
例如公路總局今年起編列1.4億元預算推動宜花東轉乘優惠,要培養當地民眾使用電子票證及搭乘公共運輸習慣,並希望明年底花東地區公共運輸使用量可增加5%,都有參考這項調查資料。
賀陳旦:電話問卷調查有失真疑慮
不過,賀陳旦認為,現有調查方式有失真疑慮,他說,當年會啟用這項調查,是因為政府當時推定公共運輸提振計畫,需要了解花費國家那麼多經費後,到底有沒有實際提升公共運輸;但第一次調查結果出爐後,就沒有人認真檢查資料到底合不合理。
賀陳旦說,他雖然不是統計專家,但像是計程車市占率,大台北地區都是個位數;光拿其他統計數據來反推,5、6萬輛計程車平均每車每天載運十多趟來看,就知道市占率不可能這麼低。
部署:修改調查方式讓數據更確實
現在調查是電話問卷調查,去看昨天有外出民眾的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取得一定有效樣本後,再把數字加權放大。交通部官員認為,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也同樣都透過問卷調查,英國更會拜訪家庭,做一週詳細運具使用情況調查。國際上都用類似方式做調查,整體公共運輸、私人運具、民眾使用情況的大趨勢都不可能偏差太遠;雖然計程車市占率的確應該更高,但這可以透過修改調查方式讓數據更確實,不應該停辦這項調查。
賀陳旦則說,台灣透過電話訪問民眾昨日外出使用運具情況,受訪者不一定能清楚記得每個旅次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模糊之下,就會容易回答一些提問者喜歡聽,或是說出來不丟臉的答案,像是使用步行或搭公共運輸等,這樣的數字去放大後,誤差可能就會跟著放大。
另外,公布較小縣市公共運輸市占率低並無意義,因為台灣無法從油價或買車成本來控制私人運具,這些縣市也沒捷運路網,財力也不足以在擁擠地區的交通管理上,做出有力改善措施,只能口號性喊推廣綠運輸,就像現在大家都在喊節能減碳一樣。
相關單位9月初開會找新統計指標
賀陳旦希望將來交通統計能夠每2、3年針對主要縣市深入調查,內容更著重公共交通。目前將由運研所、公路總局、縣市政府等單位,於9月初開會後,找出具體可行的新統計指標,做為未來調查主軸。
初步了解,可能直接引用實際搭乘人數、發車班次、電子票證轉乘人數等資料,且不再針對私人運具市占率進行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