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南海巨大內波恐影響颱風 台大研究刊頂尖自然期刊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美國合作,歷經15年心血研究南海巨大內波的生命歷程,刊登《自然》期刊。(記者湯佳玲攝)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美國合作,歷經15年心血研究南海巨大內波的生命歷程,刊登《自然》期刊。(記者湯佳玲攝)

2015/05/13 18:44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東沙大陸棚外環蘊藏著全球最具巨大、振幅達170公尺的內波,能量達3000萬瓩,相當於我國2014年總發電裝置容量的4分之3,內波大到可以淹掉台電大樓,對颱風可能也有影響。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美合作,歷經15年的研究首度揭露南海巨大內波從生成到消散過程,研究成果刊登頂尖《自然》(Nature)期刊。

研究過程中團隊也首度發現,內波將深水生物捲入其中而上浮,形成鯨豚群追逐內波索餌的現象,並首度發現壯觀的大型海底沙丘;且溫差達12度C以上的內波,會將深海營養鹽帶到表層,有利於浮游藻類的光合作用,滋潤珊瑚礁區。

台大海研所副教授楊穎堅指出,內波是一種因為海水濃淡密度不同,潮汐通過不同海底地形而形成的波動。位在台灣南方的巴坦海脊與恆春海脊是兩座海底高山,分別有百公尺與兩千公尺高。當強大的潮流經過台菲之間呂宋海峽時,在兩海脊相距一百公里的範圍內形成內潮波,一路往西在南海海盆內波形逐漸變陡,變成巨大內波,當其抵達東沙台地前,因水深變淺、波速變慢、波長變短、振幅變大,進而變形、破碎、翻轉後才消散,全部時間耗時兩天~兩天半。這是全球第一次提出內波生命歷程的完整研究。

楊穎堅表示,南海內波向西傳遞的能量是一般開放海域的100倍,功率達3000萬瓩,是全球最大內波,相當於我國2014年總發電裝置容量的4分之3。巨大內波在15分鐘內的振幅可以落差170公尺,相當於台電大樓被淹掉。此外,受海水濃淡變化影響,南海內波在春夏季節較大,冬天最小。

台大海研所教授詹森表示,內波發生在水下50~3000公尺,最大的波通常在50~200公尺間,對於鑽油平台要定錨以及潛水客有巨大影響;尤其是潛艦,去年底中國潛艦在南海遇到「重大掉深」,極可能就與內波有關。

此外,全球氣候變遷跟全球洋流變化關係密切,而海洋內波是牽動大洋環流重要能量來源之一,科學家認為內波可能也會影響颱風,建議氣象數值應放入內波,以精進颱風預報能力,甚至發展出內波預報,有助水下活動安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