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知性別 鱘龍魚商機翻倍
2015/06/02 06:00

屏東科技大學與台商簡維和合作,透過超音波技術建立資料庫,儀器一掃就能比過去提前六年得知鱘龍魚性別。(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被列為國際保育類的鱘龍魚,透過合法人工飼養,不僅魚肉成為餐桌上美食,魚子醬更是「高貴」,台商簡維和兩年前與屏科大合作,透過超音波技術建立資料庫,比過去提前六年得知鱘龍魚性別,減少一半成本並創造翻倍的商機。
簡維和說,提早知道魚的性別後,就可以為魚做不同安排,包括不同的飼料、養殖時間、後端產品製作等,成本少了一半以上。
原本在高雄寶來從事溫泉業的簡維和,在馬來西亞有兩公頃的養殖區,飼養三萬隻鱘龍魚,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鱘龍魚合法養殖場。
簡維和說,鱘龍魚肉低油脂、零膽固醇,並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過去必須飼養八年以上,透過穿刺才能得知鱘龍魚的性別,現在只要飼養兩年,利用超音波就能看出魚體內的卵巢、精囊形狀。
屏科大國際學院院長陳和賢指出,台灣的水及土地面積有限,馬來西亞有絕佳的飼養條件,未來將繼續透過產學合作,為台商、學生尋找產業出路。
-
走私保育類史氏鱘卵 業者養大賣給饕客吃
-
鱘龍魚照超音波看性別 台商笑迎商機
-
挺台灣遭封殺一年無戲可拍 台派演員陳慕義挺台立場不變
-
拿保育類「龍王鯛」送檢 海產店獲不起訴
-
千人鱘龍魚宴 爆桌聚人氣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