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保存崁頭厝圳 縣府委託學者調查

2016/12/23 06:00

古坑崁頭厝圳是日治時期在台興建的第一座豎井式伏流水集水廊道,具有歷史意義及價值。(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古坑報導〕爭取台灣第一座伏流水集水廊道列入文化資產妥善保存,屏東科技大學教授丁澈士協助縣府文化處展開崁頭厝圳歷史背景、工法調查,明年送雲林縣文化資產委員會審議。

丁澈士指出,包括古坑崁頭厝圳、屏東二峰圳、力里溪圳及宜蘭金同春圳等四條水圳,都是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建造引伏流水的集水廊道,兼具科學及文化意義,力里溪圳已列文化建築,二峰圳則列為文化景觀。

丁澈士表示,伏流水現已成顯學,是比地下水更優質的水源,日治時期即利用人工在河床底下開挖施工,工程完工後再將土覆蓋回去,國內許多水利工程承襲這種技術。

歷史建築或古蹟 水利會有疑慮

崁頭厝圳是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一座伏流水集水廊道,最大特色是在大湖口溪床中建造四座進水豎井,豎井四周有礫石等濾料把地表水過瀘後流入暗渠,再匯流到灌溉渠道,至今水源豐沛且水質清澈,由於先前工程整修部分設施遭損壞,許多地方民眾及學者盼能透過文化資產法將崁頭圳永久保留。

縣府文化資產科長曾惠君指出,縣府先委託丁澈士等人辦理基礎調查,是否登錄歷史建築或古蹟,權責單位是雲林農田水利會,必須由該會提報,縣府再依文資法安排委員現勘、審查。

水利會主任工程師則表示,崁頭厝圳是農民主要灌溉水源,取水豎井位在河川中有許多不確定性,登錄歷史建築、古蹟,恐影響未來修膳及農民用水,另設備在大湖溪,主管機關為河川局,必須再與相關單位討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