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研發新式人工飼料 助突破馬糞海膽養殖技術
海膽一般可食用的黃色部分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經新式飼料養殖後生殖腺育肥成效佳。(嘉大提供)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馬糞海膽(又稱為白棘三列海膽)因人為濫捕導致野外族群數量快速下降,引發海洋生態危機,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團隊受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委託,研發新式人工飼料,降低養殖成本,有助突破人工養殖馬糞海膽技術。
嘉大表示,馬糞海膽生長在台灣本島的東北角、墾丁海域、澎湖、小琉球、蘭嶼等珊瑚礁及礁石區,以海藻、海草為主食,能有效控制大型藻類的滋生,是維持珊瑚礁與藻類生態平衡的重要環節。
嘉大表示,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2009年起開始馬糞海膽的人工養殖試驗計畫,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去年突破馬糞海膽完全養殖技術,委託嘉大執行「白棘三列海膽各生長階段商業性飼料」研究計畫,希望未來合法養殖馬糞海膽業者,能全年供應市場需求。
嘉大說,人工養殖馬糞海膽最關鍵技術就是飼料研發,現有飼料多以魚粉為主要配方,成本昂貴還間接造成海洋生態負擔;水生系助理教授朱建宏帶領的研發團隊,經不斷的嘗試,找到解方。
研發團隊研究員黃子維表示,野生海膽以藻類為主食,因此推論從動物性蛋白質改為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對海膽成長表現影響不大,研究發現,由脫脂大豆磨成的豆粉是相當適合海膽的蛋白質來源,決定飼料的主要成分後,繼續鑽研其他營養成分的比率,發現在鈣、鎂等礦物質與β胡蘿蔔素的交互作用下,養殖海膽的體殼成長顯著贏過攝食天然藻類的海膽。
黃子維說,依新配方製成的飼料穩定性及黏著度較高,在海水中營養成分不易流失、變質,讓飼養海膽的養殖成本下降許多。
朱建宏說,嘉大將持續優化飼料配方,同時透過農漁局與養殖戶交流溝通,推廣新式飼料,幫助漁民以更經濟的方式提高養殖的成功率。
在同樣生長環境,使用嘉大新配方飼料飼養的海膽(右側),明顯較一般飼料飼養的海膽(左側)大許多。(嘉大提供)
新配方製成的馬糞海膽飼料穩定性及黏著度較高。(嘉大提供)
-
澎湖縣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 公告位置及有關限制事宜
-
澎湖馬糞海膽放流 民間育苗挹注
-
台灣燈會遊程與展演 邀您暢遊桃園
-
民間繁養海膽苗有成 反饋販售公部門放流
-
馬糞海膽餌料技術突破 澎湖縣長陳光復視察跌倒及時被扶起
-
地段稀缺價值 愛河灣景觀輕豪宅受寵
-
嘉大農場管理教育研習 雜草再利用提升有機農田價值
-
台灣旅客行李箱放置日本心齋橋店家門口引熱議 當事人曝真相
-
台旅客「無料 take free」行李箱放日本店家門口 當事人澄清:業者放的
-
北市羅斯福路大樓傳傾斜 李四川澄清:地震造成磁磚掉落
-
東彰快速道路通車 恐衝擊高鐵「最廢車站」進出人次
-
新竹市購物節 頒出百萬汽車黃金遊輪三大獎
-
白海豚「媽祖魚」6年擱淺死亡14隻 幾乎都在這縣市
-
嘉縣走春太空教育館科學闖關 蓋婭莊園1/25~2/28雲嘉南免費入園
-
台南臨安橋改建耗資5億施工2年半 今通車了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