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艾斯佩特 曾應邀到台大演講

2022/10/04 20:09

陳應誠透露,台大物理系約6年前曾邀艾斯佩特來演講,當時物理系的演講廳座無虛席。圖為艾斯佩特2013年在瑞士演講。(歐新社、資料照;本報合成)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分別是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柯羅瑟(John Francis Clauser)及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吉林哲(‪Anton Zeilinger)。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陳啟東表示,3人的研究為無法竊聽的量子通訊、計算力更強的量子電腦奠基,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應誠表示,艾斯佩特曾受邀於台大演講,當時座無虛席。‬‬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邀請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台大物理學系教授管希聖、清大物理系教授牟中瑜、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應誠解析新出爐得主在量子科學的貢獻。

管希聖說,愛因斯坦質疑以波耳為首的物理學家提出的隨機性量子力學理論,並於1935年提出EPR悖論,愛因斯坦主張量子力學對世界的描述並不完整,而這些爭論很難以實驗驗證誰對誰錯。另名物理學家貝爾於1965年提出一個驗證的方法,可歸結為以他名字命名的貝爾不等式,若量子力學是正確的則該不等式將違反實驗結果。

陳岳男說,這些量子力學理論的漏洞,則被3名得主等的研究補全。柯羅瑟首度提出實驗上較為可行、利用糾纏光子對來驗證貝爾不等式的想法;艾斯佩特帶領的團隊則是於1982年首度證實實驗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並間接說明了兩個遠距粒子可擁有超光速的關聯存在,該現象即為世人熟知的「量子糾纏」;吉林哲於1998年後成為第1個可做出「量子糾纏態交換」樣態的學者。

陳應誠進一步解釋何謂量子糾纏,他說,2顆粒子就彷彿兩人各自約定要穿黑色、紅色衣物,若觀測到一人穿黑,瞬間就知道很遠的另一人就一定穿紅,這種關聯就是糾纏的特性,且速度為超光速,而量子科技就是運用糾纏特性。

陳啟東說,3位得主的研究締造量子通訊科技重要基礎,他說,量子通訊和一般通訊最大的不同就是無法竊聽,大多用在軍事國防、銀行帳號往來等用途,目前已有部分實際運用,但仍無法長距離傳輸,得主的研究也讓量子電腦取得突破進展,可更快速處理大量的資訊;牟中瑜評估,這些技術若要更普遍化、突破距離限制運用,可能還會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陳應誠透露,3名得主於2010年拿過沃爾夫獎,一直都被外界認為是諾貝爾物理獎熱門得主,他說,台大物理系於2014年曾邀艾斯佩特來台演講,當時物理系的演講廳座無虛席,他向艾斯佩特提問量子的隨機性從何而來,艾斯佩特回應說量子力學本質就是隨機;管希聖說,台大曾於10年前欲邀吉林哲,開玩笑說可能吉林哲當年沒得獎,最後取消台灣行,隨著獎項加身,應有很大機會來台。

陳岳男說,他有1名學生現在就在吉林哲服務的奧地利量子光學及量子資訊中心研究繼續深造外,成大也和該中心合作研究量子操縱理論。

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共3人獲獎,分別是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柯羅瑟(John Francis Clauser)及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吉林哲(‪Anton Zeilinger)。(法新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