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光合作用!高效人工固碳循環 中研院廖俊智團隊設計成功
人工固碳循環示意圖。(中研院提供)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今(7日)指出,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費時7年,與研究團隊成功設計出一套人工固碳循環途徑,打破光合作用限制,固碳效率更勝一籌,不僅吸碳還能儲存、轉化再利用,該研究成果也登上著名國際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
中研院說明,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經由植物行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化合物,此過程稱為「固碳(carbon fixation)」,是目前空氣中捕碳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團隊認為光合作用的速度仍不夠快,著手打造超越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人工固碳循環途徑,並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再利用的化學品。
德國研究團隊曾在2016年發表人工固碳研究,廖俊智表示,此次研究成果這是人類史上第二次創造出與自然界不同的固碳循環,其循環可在實驗室反應器中維持6小時,為目前人工固碳效率最高的方法。
研究團隊指出,大自然光合作用有三大限制:
第一,其所伴隨的固碳過程是透過植物吸收陽光,以固碳酶(RuBisCO)來固定二氧化碳,並轉化為有機碳儲存在植物體內,但這種固碳酶會受到環境中氧氣影響,產生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作用,降低固碳效率。
第二,植物只在生長期有明顯固碳效果。
第三,白天捕捉的二氧化碳,其中一半又經由夜晚的呼吸作用釋放出來,也讓固碳效率打折扣。
團隊成員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林柏亨博士表示,首先,為解決植物固碳酶也會與氧結合的問題,他們選取2種不受氧氣影響的固碳酶,再加上19個微生物酵素(酶)共同組合而成,排除「光呼吸」作用干擾。此外,此途徑只利用微生物體內的酶,而不使用整個微生物,故能不受植物細胞生長期限制與呼吸作用影響,打造高效的固碳效率。
林柏亨說,團隊所設計的人工固碳循環是一種負碳技術,能進一步將二氧化碳轉換為可再利用的化學品,不但減少碳排,同時也可以增加碳匯。未來除了加緊佈建無碳再生能源,如何以負碳技術增加碳匯是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關鍵。
林柏亨也說,研究配合光學即時監控以及輔酶(ATP、NAD(P)H及FAD)再生,提供持續固碳的能量,不斷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多種常見的化學先驅物(acetyl-CoA、pyruvate及malate),可用來製造多種化學原料,取代石化產品或藥品、食品。
中研院表示,此技術從2014年著手開發,研究團隊自己畫設計圖,請物理所機械工廠製作反應器,到應科中心團隊協助建置光學系統,有效監控輔酶再生,費時7年終於完成此項突破性成果。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林柏亨博士,通訊作者為廖俊智院長,研究成員包括本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祺助研究員及其團隊。
圖為反應器及光學設備等,為中研院物理所、應科中心等跨領域團隊協助打造。(中研院提供)
-
獨家》領先全球!中研院發表Omicron次世代mRNA疫苗
-
獨家》中研院長廖俊智團隊mRNA疫苗 曾數度在P3進行動物實驗
-
回流市中心 信義房屋:台中五期高CP值好宅看這裡
-
俄羅斯轟炸烏克蘭 中研院譴責暴力、侵害人權
-
中研院補P3實驗室漏洞 廖俊智提3改革︰改進管理運作、督導查核
-
時尚外型靈活駕馭本色!Suzuki 全新 Swift 打造都會小車新典範
-
獨家》領先全球!翁啟惠馬徹團隊廣效mRNA疫苗 抗變異株
-
中風患者新希望?新研究:「注射藻類」讓蝌蚪缺氧也能活
-
高鐵南延經高雄站!鐵道局「4個90分」打造一日環台生活圈|【官我什麼事】
-
高鐵為何要南延? 鐵道局長楊正君:環島「四個90分鐘一日生活圈」
-
今天到週末東北季風增強 週日晚起寒流漸南下
-
高雄水母湖大爆發 竟遭惡意丟棄烏魚魚頭
-
潮州春節假日市集人車旺 第一立體停車場過年前將啟用
-
春節連假期間2波冷氣團接力 賈新興曝4度低溫時間點
-
竹北大年初一到初五停收垃圾 除夕到初五路邊停車費停收
-
疑台人遊日亂丟行李箱 貼無料字條了事網怒轟:丟臉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