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如何殺死COVID病毒 東京大學台灣博士生解密
在瑞士蘇黎世的蘇黎世機場,隨著武漢肺炎病毒的傳播,瑞士公司 UVeya 開發的機器人配備了殺滅病毒的紫外線,在飛機上進行測試。(路透)
〔中央社〕全球COVID-19疫情嚴峻,科學界探討紫外線能否「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終於有了實證成果。來自台灣的東京大學博士生羅傑文研究發現,特定波長的紫外線能造成病毒基因組(RNA)損傷,有效減低傳染性,卻不會傷害病毒蛋白質,可望為疫苗研發帶來新思維。
過去人們已知紫外線能消滅小兒麻痺、諾羅、流感、伊波拉等病毒,但對於能否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原SARS-CoV-2,仍缺乏實證資料。
日本這項最新發表的論文第一作者、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博士生羅傑文,在台灣大學生化分生所取得碩士學位後赴日攻讀博士。他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雖然市面上已有許多紫外線殺菌、消毒的產品,但不同病毒對紫外線的感受性不同,仍需要針對新冠病毒進一步探討,這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紫外線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機制。
研究團隊將SARS-CoV-2病毒放在培養液中,分別以波長253.7奈米的紫外線(UVC)照射5、15、30秒,發現病毒量的減少程度和照射時間正相關,且在30秒後已測不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量。為了探究UVC如何「殺死」病毒,團隊研發新的PCR檢測技術,才看見病毒RNA受損情況。
羅傑文表示,不同波長的UVC有不同作用機制,波長253.7奈米UVC抑制了新冠病毒,卻沒有破壞病毒的外型構造及蛋白質;被滅活的病毒誘發人體免疫反應可能類似於真實感染的病毒,因此有潛力用來研發不活化疫苗(中國稱滅活疫苗),這指的是用被「殺死」的病毒取其抗原製成疫苗。
紫外線滅活病毒研發COVID-19疫苗能否改善現有不活化疫苗(例如中國科興及國藥集團的COVID-19疫苗)的效力,尚需要更多驗證,不過羅傑文強調,機制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提供不同波長應用選擇的參考。
研究報告也指出,由於病毒會變異,疫苗及藥劑有可能因為抗藥性導致效力減低;紫外線對病毒的RNA造成損傷,即便面對傳染力更高的變異株,也能有效對抗。紫外線不適用人體,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運用在環境上,例如以配備紫外線的機器人針對無人場所的牆壁、地板、桌椅進行消毒。
這份由東京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及日本大學學者共同執行的研究已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網站及日本經濟新聞也有相關報導。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
雲林縣13日起微解封 學校操場仍不開放
-
如果奧運如期舉辦?東大團隊試算...人流增10%、感染數3倍成長
-
八重酬賓好禮 年前最強回饋 大同3C黃金酬賓月 搶便宜超多優惠
-
議員索資多 柯文哲:衛生局已忙到沒時間還要處理議員監督
-
震驚!日本東大研究:武漢肺炎能「貓傳貓」
-
華南銀行以數據驅動數位轉型 舉辦首屆BI黑客松競賽圓滿成功
-
微解封後水域活動不開放 獨木舟業者︰1人1艇可維持社交距離
-
台中老人受虐比例高!議員陳俞融憂心 社會局稱因「黑數」改善
-
春節烏魚子、鰻魚不可少! 口湖休息站集結在地業者祭出促銷
-
1年少用54萬個塑膠袋 台南開元市場4措施減塑成果豐碩
-
汐止八連路殺高峰單月24次 增設生態廊道護穿山甲平安過路
-
東彰道路南延段正式通車 彰化高鐵站到林內、竹山車程省一半
-
台東市新設22槍充電樁15日啟用 前3個月半價優惠
-
嘉市集團結婚 台灣泰國異國戀修成正果
-
台南枯水期水庫水情穩定 一期稻作將正常供灌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