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物質與PET相近!最深海溝驚見新物種「塑膠鉤蝦」
2020/05/24 22:01
科學家在馬里亞納海溝發現新物種,由於其中一尾體內發現與PET成分相近的塑膠纖維,因此把這物種命名為塑膠鉤蝦。(圖取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地球生態遭受塑膠嚴重污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贊助的1項研究,在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發現新物種,在其體內發現塑膠纖維,這纖維與寶特瓶材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有60%相近,這新物種也因此被命名「塑膠鉤蝦」 (Eurythenes plasticus)。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在馬里亞納海溝,海平面以下7公里處發現1個新物種,採集4尾回到實驗室分析後,在其中1尾體內發現塑膠纖維,該纖維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有60%相近,PET經常用於家用物品,例如水瓶和運動服,該物質無法被環境分解,只會不斷碎化成細小微粒。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海洋計畫主任維斯普(Heike Vesper)認為,這項發現證明,若人類不妥善處理廢棄塑膠,將造成深遠影響,有些物種生活在地球上最深、最偏遠的地方,在人類發現牠們之前,牠們就已經吃下塑膠,這些污染物質線也充斥於空氣、飲用水之中。
參與研究的艾倫·賈米森(Alan Jamieson)博士指出,之所以將該新物種取名為塑膠鉤蝦 (Eurythenes plasticus),想要強調的是人們需要立刻採取行動,制止廢棄塑膠繼續進入海洋。該研究發布在動物生物分類學科學期刊《Zootaxa》。
相關影音
-
屋主閃躲不清廢棄物 環保局說服廠商代清
-
還在用柔珠保養品?小心危害海洋生態!
-
啥!農地不能蓋農舍、農地無法移轉?一一破解《國土計畫法》謠言
-
歹心電鍍業者排放重污染廢水 警兵分多路逮8人
-
養豬場疑排廢水 麥寮鄉民抗議揚言長期圍場
-
華南銀行春節防詐不鬆懈 民眾安心過好年
-
海洋污染拉警報 嬌生擬停售塑膠軸棉花棒
-
中市修正寵物屍體處理自治條例 1/15辦公聽會
-
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高雄博士農夫李法憲、南隆國中獲表揚
-
週三全台有雨 低溫下探11度
-
聽障國手蔡源盛多元領域突破自我 目標挑戰2027國際展能節
-
中國籍鈺洲啟航輪殘油抽除 化解北海岸生態危機
-
國科會提115年科技預算需求1800億 延續台灣領先優勢
-
台中知名景點「心之芳庭」 3/31熄燈
-
桃機第3航廈北廊廳今年中啟用8登機門 第三跑道2030年完工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