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超感動!小女童裝電子耳第1次聽到聲音嚇哭 爸媽笑了

2019/11/26 22:49

簡小妹裝上電子耳後,第一次聽到聲音後嚇哭了,讓媽媽非常驚喜。(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1歲8個月的簡小妹出生後確診罹患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幾乎全聾,使用助聽器也聽不到,只會發出「啊啊」聲音,今年9月進行微創手術在雙耳同時植電子耳,第一次聽到聲音竟嚇哭了,爸媽則開心的笑了,直呼「聽到了!」簡小妹術後持續接受聽能復健,現在會叫爸爸、媽媽,喊bye bye、抱抱,也會跟著媽媽唱歌,活潑好動,成功恢復聽力及正常語言發展。

簡小妹今年9月正式開啟電子耳時聽到環境音像車子經過、談話聲,第一次聽到聲音的她先是驚訝,接著立刻嚇哭了出來,媽媽則開心得抱著她直呼:「聽到了、聽到了!」後來簡小妹適應聲音後開始露出好奇的表情,仔細聆聽,表情感動人。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電子耳中心醫師溫惟昇指出,國內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發生率為0.3%至1%,其中2/3為輕、中度聽損,使用助聽器輔助可改善聽力,並透過復健可如同正常的小朋友,但另1/3為「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是耳蝸受損,無法將聲音轉換為神經訊號,傳到腦部產生聽覺,使用助聽器才無效,必須裝設電子耳。

簡小妹出生後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異常,到中山附醫確診罹患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溫惟昇說,正常聽力為25分貝聽得到,簡小妹檢出110分貝才聽到,是超過90分貝也聽不到的極重度聽損,根據國內外文獻研究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聽損,建議屆滿周歲後植入人工電子耳方能有效產生聽覺。

簡小妹的媽媽說,一開始知道女兒聽損無法接受,沮喪又自責,以為只是她反應差,後來看女兒在很吵的環境也很睡得很熟、叫也叫不醒,與人互動全靠眼神接觸,確診後在等待植入電子耳前,在她3個月大就先試戴助聽器,6個月正式戴上,並接受聽力復健課程,但效果有限,女兒一直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啊啊」聲音。

今年9月,溫惟昇為簡小妹進行微創手術在雙耳植人工電子耳,為她開啟新「聲」命,聽力恢復到20到30分貝。聽力師沈婉婷說,術後2週,簡小妹再做聽篩已經能尋找聽源,現在不到2兩個月即能發出多音節的仿說,追上同年齡兒童的語言發展進度;簡小妹的媽媽說,現女兒裝上電子耳,就像一般人近視戴眼鏡一樣,聽得清楚、說得好聽。

溫惟昇說,人工電子耳是手術植入可終生使用的電極,取代受損的耳蝸直接電刺激聽神經,讓腦部接受產生聽覺,體外機則類似助聽器,可選擇外掛在耳殼上或用一體成型機藏在頭髮中。

不過,電子耳一耳費用將近百萬,而3歲前是語言發展黃金期,健保在2018年7月已開放給付18歲以下且雙耳均超過90分貝以上,給付單耳手術,即使雙耳重度聽損,單耳電子耳已能恢復8至9成的聽力功能。

溫惟昇說,但許多父母擔心手術、麻醉問題,遲不開刀,等到聽障兒就讀幼兒園時才決定手術,但已錯黃金治療期效果打折扣。他提醒,現在有微創手術將傳統手術原來10多公分傷口變成不到3公分,不用破壞耳蝸,保存殘留聽力極佳,不用換藥、拆線,提醒1到3歲是黃金治療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團隊自2018年5月引入微創手術,完成46例人工電子耳手術,個案均為超過90分貝以上的「極重度聽損」,使用助聽器情況下平均聽力閾值56.3分貝,亦即旁人扯開嗓門仍聽不見的程度,對於語句的辨識更是困難。透過人工電子耳適當調校後,可達到聲場檢查下平均29.8分貝的表現,主要併發症發生率也為0%。

溫惟昇說,重度及極重度聽障兒因聽不到而無法模仿、學習說話,不能接受一般教育,必須上啟聰學校,終其一生靠手語與外界溝通,及早接受療及訓練的病童,其語言能力可恢復達8至9成以上,聽、說、閱讀能力及認知功能皆能達到與正常聽力學童相仿,除了能學習中、英文,甚至能流暢地演奏樂器。成人後才罹病失聰的患者成效更佳,其適應與訓練的過程較快而容易,據統計近九成患者其日常生活自理、溝通、職場表現都與一般聽力正常者表現相當。

簡小妹罹患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醫師溫惟昇為她裝上電子耳,恢復廳力,也會說話了,媽媽開心不已。(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溫惟昇為簡小妹雙耳裝上電子耳,恢復聽力,語言能力追上同齡孩子。(記者蔡淑媛攝)

簡小妹裝上電子耳恢復聽力後,接受聽能創建訓練,了解聽到的訊息,跟著聽力師沈婉婷做動作。(記者蔡淑媛攝)

溫惟昇指出,人工電子耳是利用耳外機類似助聽器,並以手術植入體內機電極,取代受損的耳蝸直接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記者蔡淑媛攝)

簡小妹裝上電子耳,並接受聽能訓練,了解聽到的訊息。(記者蔡淑媛翻攝)

人工電子耳是利用耳外機類似助聽器,並以手術植入體內機電極,取代受損的耳蝸直接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 (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溫惟昇指出,重度、極重度聽障者,是耳蝸損傷,無法將聲音轉換為神經訊號,透過聽神經由腦部接收。(記者蔡淑媛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