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佳心舊社家屋落成 重現石板屋建築工法
布農族的傳統石板屋,屋頂鋪設石板,建築技法精細。(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其中一處遺落在荒煙蔓草中的佳心舊社,留存一座家屋遺跡,經文化部、花蓮縣政府、台東大學及族人的研究修復,完整復振傳統石板屋,重現昔日建築工法,代理縣長蔡碧仲等人今上山參與家屋落成祭儀,見證舊部落的珍貴歷史地貌。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代理縣長蔡碧仲、縣府文化局長陳淑美等一行20多人,今早自卓溪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後,抵達隱身在山林間的家屋原址。
文化局表示,甫落成的傳統家屋,並非是新蓋的石板屋,而是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文化局指出,為復振布農族石板屋的技藝和知識,委託台東大學在卓溪鄉招募Istasipal家族和鄉內布農族人組成20人工班,透過舉辦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口述歷史、田野調查和文獻分析,尋回佚失的布農族傳統石板屋營建技術,重現昔日家屋樣貌,
文化局長陳淑美說,布農族石板屋有其獨特技法,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
她強調,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蔡碧仲說,感謝各單位全力朝向達成「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目標推進,造就官、學、民三方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良好範例,期許整體3年期計畫所累積的寶貴經驗,有助台灣原住民族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傳習工作。
布農族石板屋有其獨特技法,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 (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其中一處遺落在荒煙蔓草中的佳心舊社,留存一座家屋遺跡,經文化部、花蓮縣政府、台東大學及族人的研究修復,完整復振傳統石板屋。(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甫落成的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並非是新蓋的石板屋,而是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今落成,花蓮縣代理縣長蔡碧仲、縣府文化局長陳淑美等一行20多人,今早自卓溪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將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後,才能抵達隱身在山林間的家屋原址。(圖由花蓮縣政府提供)
-
找回蓋石板屋技術 卓溪布農族漢子感動到快哭
-
用現代簡譜記錄 傳承布農杵音
-
立信建設攜手愛河首排-「立天下」市心水岸生活新標竿
-
克服家貧逐夢 布農族學生用原民文化奪美髮賽冠軍
-
布農族丹社傳統領域調查秀成果 91歲耆老感動:這是我的家
-
蝙蝠俠ETF投資界超級英雄 00757純度最高、績效制霸
-
基隆統一新城公車亭 打造成OPEN將「海邊咖啡廳」
-
挹注300萬改善 中市后里區重劃西路年前換新裝
-
中市古蹟營林所台中出張所宿泊所修復完工 典雅建築首度曝光
-
2025屏東燈節4大燈區逾50組燈飾1/11登場 新增內埔鄉客家燈區
-
彰化大埔路施作示範友善人行道 當地居民嗆「我的家門口是我的!」
-
新版財劃法通過影響科研計畫 農業部:須待預算確定才能統籌處理
-
雪霸迎新春 登山安全、生態保育講座有機會拿特製紅包
-
2025年香蕉收入保險開放投保 農業部補助5成保費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