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原咖啡生態園區 月底掛牌

2006/10/17 06:00

咖啡節、咖啡公路 各界推動

〔記者王涵平/東山報導〕高原咖啡生態園區將於月底掛牌成立,集中栽培120公頃頂級阿拉比卡咖啡,將成全台最大咖啡產區。

縣文化局指出,28日將動員文化、農業、觀光等部門與東山鄉公所、農會、高原社區,以及20餘家咖啡業者全力推動東山咖啡節,並以175縣道營造為咖啡公路,進一步將175縣道交叉直通大獅嶺的南104鄉道沿線地區,取名為高原咖啡生態園區。

將規劃登山、嚐咖啡與青皮柑

文化局長葉澤山昨日與沿線高醇坊、御香、龍湖山等咖啡農場業者,前往天池等地現勘,未來將規劃李子園、半山、天池及大小獅嶺生態、產業及環山步道,形成一處同時享受登山,品嘗咖啡、青皮柑,前往天池的生態旅遊行程。

農民表示,高原地區擁有900公尺海拔立體落差的大獅嶺西向坡地,以及獨特的早期火山灰岩地質分佈地,地形與土壤的絕佳組合,成為東山高原發展咖啡產業的優勢。

文化局表示,高原咖啡生態園區的起點在李子園部落的神農宮,經御香咖啡,轉入登山步道,兩側為茂密檳榔樹,樹下為大片間作咖啡樹,途經地氣谷,再穿越檳榔林進入天池生態區和龜形山。


軟硬體不足 縣府應協助

記者王涵平/特稿

高原咖啡生態園區即將掛牌,然發展生態旅遊的相關軟硬體規劃與設施仍顯不足,服務品質堪憂,縣府有必要確實整合資源積極協助,咖啡產業才能永續優質發展。

東山咖啡樹種植,歷史可遠溯自日治時期,加上當地海拔、水質、土壤等優良條件,以致近年來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東山山區,體驗當地特有的有機咖啡產業人文、自然風貌。

高原咖啡生態園區成立後,勢必吸引更多遊客前往,然而,前往園區入口的神農宮,單線車道坡度相當陡,會車困難,假日車流一多,行車易生險象。

由於東山高原地區山區停車場腹地不足,縣府有必要協助建立山區接駁交通系統,例如引導民眾將車輛停在仙公廟或東原、青山地區,再利用小型車輛接駁往園區,才能兼顧服務品質,提高民眾前往園區旅遊意願。

高原村地理環境、產業條件相當優越,又可通往大凍山、關子嶺風景區以及曾文水庫,咖啡被視為帶動地方發展明日之星,縣府相關單位與農民應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東山咖啡招牌,否則,起跑時跌倒,得再花更大力氣才能贏回遊客信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