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建築大師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復刻 今捐贈北市府

今天是台灣建築設計國寶的建築師王大閎百歲生日,將重建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自宅捐贈給台北市政府。(記者劉信德攝)

今天是台灣建築設計國寶的建築師王大閎百歲生日,將重建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自宅捐贈給台北市政府。(記者劉信德攝)

2017/07/06 15:07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堪稱台灣建築設計國寶的建築師王大閎,今天過百歲生日,以他自己設計於1953年、現選址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重建的自宅,今天舉辦捐贈儀式,在文化部長鄭麗君及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見證下,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即日起開放民眾參觀。

鄭麗君致詞時表示,王大閎曾經說過,「房子要設計過才算建築」,這句話讓她印象深刻,尤其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與外交部等國家重要的建築物,都非常經典,而他的自宅則是早年引進西方前衛建築概念的代表作品,如今得以重現國人面前,十足可貴。

鄭麗君說,昨天通過的前瞻計畫有將重建藝術史納入,其中也包括建築的保存與活化。鄭麗君也在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秘書長徐明松導覽下,參觀了建築內部,並驚訝地發現,原來王大閎自己生活起居的房子,竟然只有26坪,但東西合璧的建築設計,屋內陳設簡潔中帶著文人的優雅氣質,整體氣氛非常舒服。

古蹟修護研究學者李乾朗則指出,王大閎的自宅雖然走極簡風,但細看是極講究的,連牆面紅磚的排列都有特別的工法。李乾朗也表示,據他所知,王大閎為國家所作的建築設計中,他自己最滿意的是外交部。1960年台北故宮正館要徵選建築設計師時,王大閎原本拿下競圖第一名,但因國民政府主導宮殿式建築的要求,使他最後慘遭滑鐵盧。後來雖於國父紀念館競圖獲獎,但過程中仍被迫有許多妥協與陷入困境。

也因此,作為個人自然哲學觀的自宅設計,反映出華人住居空間的再思索,是一條重要的現代化研究路徑。重建於北美館旁的建國南路自宅,建於1953年,是王大閎自己設計的3個自宅中,唯一獨棟小別墅,但只使用了10年就賣給一個傳教士,2年後又被轉賣重建,因此消失。

2013年,王大閎97歲時,台灣建築界決定募款籌建已被拆除的建國南路自宅,歷經近3年的努力,募得1700萬元,終於將舊宅重現於圓山美術公園,不過尚缺600萬缺口,今天又獲得200萬企業捐款。

王大閎的兒子王守正今天也出席捐贈典禮,他說,重建計畫剛開工時,父親曾來看過還是空地的工地,但現因年邁,身體狀況不允許,因此無法出席典禮,帶他很希望日後有機會能帶父親親自來看看。

相關影音

國父紀念館是建築大師王大閎設計的作品之一,早已成為台北市民重要的休閒空間。(資料照)

國父紀念館是建築大師王大閎設計的作品之一,早已成為台北市民重要的休閒空間。(資料照)

古蹟修護研究學者李乾朗說,建築大師王大閎為國家所作的建築設計作品眾多,其中外交部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資料照)

古蹟修護研究學者李乾朗說,建築大師王大閎為國家所作的建築設計作品眾多,其中外交部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資料照)

與國際知名建築師貝律銘同學的建築大師王大閎,1950年代設計的自宅,只有26坪,但建築設計風格東西合璧。(記者劉信德攝)

與國際知名建築師貝律銘同學的建築大師王大閎,1950年代設計的自宅,只有26坪,但建築設計風格東西合璧。(記者劉信德攝)

復刻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王大閎自宅,圓形的月窗呈現出其中西合璧的建築設計風格。(記者劉信德攝)

復刻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王大閎自宅,圓形的月窗呈現出其中西合璧的建築設計風格。(記者劉信德攝)

1950年代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臥室月窗一景。(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提供)

1950年代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臥室月窗一景。(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提供)

1950年代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客餐廳與前院。(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提供)

1950年代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客餐廳與前院。(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