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漢城正名 凸顯民族意識

2005/01/20 06:00

編譯張其賢╱特稿

南韓首都SEOUL市長十九日宣佈,將該市的中文名稱從「漢城」改為「首爾」。這個小小的改名之舉,其實牽涉到長達數年的韓日中外交糾葛,與南韓民族主體意識的茁壯。

根據「維基百科」中「漢城」此一條目的說法,今日的漢城,古名漢陽,李氏王朝定都於此,將之命名為漢城(Hansung)。日治時期,漢城被改名為京城(Kyeongsong、Keijo)。大韓民國建立後,再將之改名為SEOUL,一直使用至今。至於SEOUL的中文名稱,在過去則是「漢城」。

SEOUL在二○○四年一月成立了「SEOUL中文名稱改名推進委員會」,公開徵求中文改名方案。但這個動作的遠因可追溯到日本文部省教科書事件。至於其近因,則是中國政府的一連串動作。

二○○一年四月,日本文部省在其審定通過的教科書中,對韓國史作了扭曲呈現。南韓要求日本修改其中三十五個項目。經過屢次的折衝後,日本只同意修改兩項,對於南韓最在意的三國朝貢說、合併朝鮮論、從軍慰安婦等項目,則不予更動。對此南韓舉國憤慨,朝野政黨及民間團體一致發起各項抗議行動。

二○○二年二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了一項名為「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為期五年、經費一億五千萬人民幣的大型研究計劃,其中的主要研究項目包括朝鮮、高句麗和渤海史研究。簡稱為「東北工程」的這項研究計劃,後來引發強烈批評。

參與這項研究計劃的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大龍、馬大正和厲聲,合撰一篇題為「試論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的論文,並於今年六月二十四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

論文中主張:「鑒於高句麗存在的七百多年間,其主要活動範圍都在中國中原王朝管轄地區,並與中原王朝保持著隸屬關係,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制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

上述觀點引起南韓學界強烈批評。二○○三年十二月,「韓國古代史學會」等十七個學會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的「東北工程」提出了一種「霸權主義歷史觀」,這種做法和日本教科書事件一樣歪曲歷史。

聲明並指出,高麗史是以滿洲和朝鮮半島中北部為活動舞台,從古代朝鮮經三國後發展到統一新羅和渤海,形成韓國史巨大洪流的一部份。

南韓「朝鮮日報」在社論中指出,中國此舉肯定有政治企圖;有分析家認為,中國之所以這麼做,是要重新確認與朝鮮族居住的東北地區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製造介入北韓地區的理由,隱含高度的戰略意圖。

二○○四年四月二十日,中國外交部網頁將其中介紹韓國的部份加以刪改,把原本的「朝鮮半島一帶形成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不同政權」之敘述,刪改為「朝鮮半島一帶出現新羅、百濟等割據政權」,將「高句麗」從韓國史介紹中刪除。這終於引爆南韓和中國政府間的外交摩擦。

南韓要求中國將遭刪除的「高句麗」部份予以恢復,因為高句麗歷史是韓民族和國家的根本。中國在八月五日作出回應:網頁中關於韓國史的介紹改從一九四八年大韓民國成立開始,前此歷史一律刪除。

南韓派員赴中抗議,政府並舉行跨部會的「第二次歪曲高句麗史工作對策會議」,研判中國動機與對策。這場風波最後以兩國達成五項口頭協議收場,中國同意重視南韓對高句麗史的關切,也同意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問題複雜化,但不同意恢復網頁原有內容。

SEOUL 韓文原生字

記者王平宇╱專訪

針對南韓首都市政府昨日宣布,將「漢城」更名為「首爾」,韓國問題專家、監察委員林秋山昨日認為,此舉應該只是近期韓中兩國互動的一段「小插曲」。韓國議員日前訪中引發的「關燈事件」糾紛,由於時間太過接近,韓國應該還來不及反應。

林秋山指出,韓國首都過去之所以稱為「漢城」,是因為李氏王朝約在五百年前將首都遷到「漢陽」一帶,漢城原意是漢陽之城,而非漢人之城。至於韓文中稱漢城為SEOUL,光聽其音就知道這是屬於韓文原生字,並非漢字的對應,考據韓文原意,指的就是首都。

據了解,目前除了中國或華人國家稱漢城外,其他各國皆以首爾,即SEOUL同音稱呼韓國首都。

林秋山分析,韓國政府此舉或被認為有「去中國化」之嫌,不過熟悉韓國近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歷經一九六○年代李承晚及七○年代朴正熙兩度「韓文專用」運動後,韓國現在又恢復自幼稚園起教授漢字教材。

他分析,韓文專用推動的背景,其實與文件大量電腦打字的時代脈絡有密切關聯,因為拼音韓文在輸入打字上,較漢字更為便捷。至於近期韓國對漢字恢復重視,則與中國國力發展及韓國傳統「事大主義」都有關聯。

總的來說,這次漢城更名為首爾,林秋山認為,關鍵在韓國希望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不過林秋山也分析,韓國對中國在心理上仍存在心結,除了日前引發兩國關係緊張的「高句麗史」問題外,「渤海國」到底屬於中國史或韓國史,也是雙方爭執的焦點。這種現象反映在南韓議員日前赴北京考察北韓難民狀況,準備召開記者會之際,卻遭中國強行斷電關燈,並驅趕記者,消息傳回南韓,輿論譁然,雙方關係也更形緊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