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古馬雅人基因組 揭密男童獻祭文化

馬雅文明遺址奇琴伊察一處考古場。(路透)

馬雅文明遺址奇琴伊察一處考古場。(路透)

2024/06/14 08:15

首次上稿 6-13 23:27
更新時間 6-14 08:15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根據12日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德國研究人員分析古馬雅文明重要遺址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一批人類遺骸DNA,發現這些遺骸都是男童,有些是親兄弟,甚至有雙胞胎,這項研究揭開這個中美洲古文明的獻祭細節。

《紐約時報》、《路透》12日報導,奇琴伊察位於今日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北部,當地有一座天然溶井,據稱是馬雅文明獻祭用的「聖井」,1967年興建機場,意外在一座與聖井相通的地下儲水池結構體中,發現100多具孩童遺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PI-EVA)研究人員分析其中64具的DNA後發表報告。

這些遺骸都是男童,年紀大多3到6歲之間,其中有些是兄弟,包括兩對雙胞胎。這些男童都在宗教儀式中喪命,大部分是在奇琴伊察政治與文化巔峰時期,也就是西元前800年到西元前1000年間被集體埋葬,但有的埋葬時間是在這段時期的前或後幾世紀,涵蓋年代為500年,到西元前1100年。

雙胞胎在古馬雅宗教和藝術中占有重要角色,馬雅聖書《議會之書(Popol Vuh)》也曾描述馬雅文明的「英雄雙胞胎」獻祭又死而復活的故事。而天然井等地下結構物,在馬雅文明中被視為通往冥界的入口。

報告第一作者MPI-EVA古遺傳學家巴奎拉(Rodrigo Barquera)說,儀式性的犧牲常見於中美洲古文明,但是之前並無有關被獻祭者之間生物關係的描述,「我們認為,奇琴伊察的人們當時試圖以這個儀式性的埋葬,象徵性地重現馬雅神話故事和英雄雙胞胎的形象」。

研究指出,這些男童遺骸所在的地下水池,原本用途是儲存淡水,但被改為墓室,與聖井相連,聖井也曾發現有200多具人類遺骸。

研究人員都從頭骨左半部採集DNA樣本,如此可確保不會在同一具遺骸重複採樣。從兩個個體之間的基因相似度,計算其遺傳關係程度。報告共同作者奈格拉(Kathrin Nägele)說,「我們發現有兩對的基因非常相似,他們只有可能是同卵雙胞胎,另外有3對是同胞兄弟,也可能是雙胞胎,但是是異卵雙胞胎」,「這是我們首次能夠有自信地在考古紀錄中確認雙胞胎的存在」。

該研究所古遺傳學教授克勞斯(Johannes Krause)說,「這是首次公開古馬雅人基因組」,以前所未有的見解,確認獻祭孩童的身分,「這樣的發現相當令人震撼」。

這項研究與20世紀普遍的觀點有所牴觸,即古馬雅人偏好用女性獻祭。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些男童是如何死亡的,巴奎拉說,遺骸上「沒有發現切割痕跡或創傷證據,這一點告訴我們,他們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死,但是我們還沒找出他們的死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