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馬英九的500萬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五所中國大學學生團來台交流。(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前總統馬英九所屬的基金會,最近花了五百萬元,邀請三十一位中共學生與六位陪同的中共人員,到台灣進行為期九天(七月十五日至廿三日)的參訪交流。之所以稱之為中共團體,在於這三十七人名單係經對岸挑選,由北京大學的黨委書記郝平帶隊,學生俱為共青團成員,不是一般常態分佈的普通中國學生能夠公平爭取。
招待這樣的團隊來台灣,主要目的,其實馬英九自己說了,也就是今年三四月間他帶團訪問中國,受到對岸幾個學校的熱烈回應,因此他決定延續類似的交流。很清楚的,這是其個人的禮尚往來,並無法上綱為兩岸關係的改善、甚至侈言有助和平,解放軍的機艦這幾天照樣進行侵擾,沒在客氣;同時由於許多行程的安排純粹是觀光旅遊,若要宣稱此行為雙方學生的交流,在比重上也相當有限。五百萬的效益若此,既然馬英九認為「這是七十三歲最好的生日禮物」,外界當然只能尊重他快樂就好,其他人恐怕無法樂得起來。
因為,類似此種由中共片面准駁兩岸大小事務的模式,充斥在各項領域之中。真要談雙方學生的正常交流,中國政府應該盡早重新開放其一般學生申請來台灣就讀才對。台灣政府是在二○一一年起開放中國(不含港澳)學生報考台灣的國立研究所與私立大學,二○一四年進一步開放國立大學可招收五名以內的中國學生,而後並不斷就其權益討論鬆綁,這是馬英九任內的開放措施,二○一六年蔡英文上任也並未改變,但是到了二○一七年,先是由對岸福建省以「形勢嚴峻」為由,通令各高中慎重考慮來台灣的申請,再是二○二○年,中國教育部正式宣布因為疫情管控的考慮,逕行暫停該年全國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的申請,直到今天仍無任何檢討。反之,對於吸引台灣學生到中國升學,中國這些年持續推出招攬辦法,無一日間斷,疫情三年亦同,形成「有往無來」的反交流。
馬前總統如果視推動兩岸學生往來政策是其「貝比」,大可在實質層面多著墨,外界絕不好批評他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花了捐助者的五百萬,卻只能招待共青團的樣板學生,靠「特權」來台灣免費玩幾天;廣大的中國學生卻在「台灣禁區」的指令下,被中共政權排除在來台見聞的機會之外,相信這應該不是馬英九基金會的宗旨。
其實何止教育,兩岸人民的旅遊何嘗不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從專制出發操作兩岸,向來是為共產黨所用;台灣人從文明的角度處理兩岸,如果做不到為台灣所用,至少要做到不為共產黨所用,否則不就成了「二百五」,只有五百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