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傳承古法 王常憶教作柿漆

社區規劃師王常憶與丈夫陳聖輝推動柿染與柿漆,要為番路鄉柿子農業注入文化。(記者余雪蘭攝)

社區規劃師王常憶與丈夫陳聖輝推動柿染與柿漆,要為番路鄉柿子農業注入文化。(記者余雪蘭攝)

2016/01/12 06:00

〔記者余雪蘭/番路報導〕嘉義縣陶藝鄉土創意協會由社區規劃師王常憶提出「柿染人漆」計畫,運用番路鄉最大宗農產品柿子的疏、落果,教作柿染與柿漆;她表示,柿漆早年廣泛使用在生活器物上,目前在台灣幾乎無人生產使用,去年開始摸索柿漆的製作,希望傳承古法,發展柿子文創產業。

王常憶與從事工藝創作的丈夫陳聖輝,連續多年在番路鄉下坑社區推動農村再生、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今年提出「柿染人漆」計畫,入選嘉義縣政府第二屆金牌社區計畫。

王常憶說,番路柿子產量佔全國八成,柿子全樹及果實是最佳天然染料,以自然發酵製作而成的柿漆,具抗霉、防蟲、防水、除臭等作用,在日本柿染與柿漆早已發展成為重要產業,例如日本魚販的工作服外層會塗上柿漆,防水又除臭,紙門窗也使用柿漆,台灣早年農村社會也廣泛使用柿漆塗料,但因柿漆的製作要經過二到三年的發酵,以致後來被便利的化學塗料取代。

「環保時代,天然漆當道。」王常憶表示,這項計畫預定教導居民收集四,五月間柿子疏果的果青,或颱風造成的落果,製作柿染與柿漆,並結合大學設計系學生進行文創研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