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黃金廊道 恐破壞小辮鴴棲地

今年小辮鴴普查結束,總計有五千八百多隻。(記者陳燦坤攝)
〔記者黃淑莉、陳燦坤/綜合報導〕今年小辮鴴普查結束,總計有五千八百多隻,較去年增加一千三百多隻,族群數量增加令志工開心,但超過六成集中在元長,也讓人憂心黃金廊道計畫破壞耕作型態,可能造成族群消失。
由雲林野鳥學會及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主辦的雲林小辮鴴普查,今年邁入第七年,共有一百二十位來自全台各地的調查志工,同步在雲林十五個鄉鎮三十個樣區及宜蘭、嘉義自設樣區搜尋小辮鴴蹤跡。
雲林鳥會表示,今年普查總計有五千八百多隻,是四年來數量最多,小辮鴴難以在農藥濃度過高的農田生存,被視為是觀察環境優劣指標,今年數量增加應與農藥減少使用有關,學會會持續推廣無毒農業,確保棲地生態。
小辮鴴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二、三月來度冬,常在採收後的花生田覓食、休息,被暱稱為「土豆鳥」,另因其叫聲像貓叫,農民叫「田貓仔」。
雲林鳥會指出,調查發現每年超過六成的小辮鴴都集中在元長,且數量持續在增加,此情況有潛在隱憂,因元長在地下水管制區內,農委會執行黃金廊道計畫,現有耕作型態改變,棲地環境被破壞,將造成族群的消失,呼籲相關單位關注地層下陷,也要考量生態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