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用心生活》紙張修復師 功夫不藏私—吳哲叡巧手 拯救檔案文物

經過吳哲叡的巧手修復,泛黃、蟲蛀破損的古籍彷彿變成新書。(記者蔡亞樺攝)

經過吳哲叡的巧手修復,泛黃、蟲蛀破損的古籍彷彿變成新書。(記者蔡亞樺攝)

2014/03/23 08:00

記者蔡亞樺/專訪

國內少數的文物「紙張修復師」吳哲叡,原是裱褙師傅,因修復台灣大學館藏清朝時期的淡新檔案,「轉個彎」跨進紙張修復領域,「看到別人都看不到的文物資料」,成為他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潛心專注在文物修復,至今二十年,現在台大、戶政機關等單位都看得到他的作品。

裱褙師傅跨行 投入修復淡新檔案

吳哲叡說,淡新檔案是台大圖書館留存的清朝台灣淡水廳、台北府及新竹縣的「衙門」檔案,多達兩萬件,檔案泛黃、蟲蛀破損,不然就是沾黏無法撕開,光是編碼等前置作業就得花費三年,再一一替檔案文件「加工」,整整五年才修完。

淡新檔案開啟吳哲叡「紙張修復師」生涯,自此開始拯救文物,包括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最愛的藏書,透過吳哲叡「巧手」修復,以及清代、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的土地買賣、過戶的「個資」秘密檔案,連專責檔案修復的國家檔案局都「相中」他擔任遴選檔案修復人員的評審,替國家找出優秀修復人才。

不過在這之前,吳哲叡最早開成衣工廠,因市場萎縮,逼得學起打版裁剪,又改做訂製襯衫,在前輩引薦下,到職訓局報名電繡班,因繡字畫需裝框,並參加裱褙班,表現還不差,當了兩年的助教。

吳哲叡帶著職訓局所學的技術到外頭闖蕩,四處向裱褙店拜師,只有一家老闆同意,條件是「一年無薪」學徒,因為沒收入,過著有一搭沒一搭、吃麵包填肚子的生活。

裝裱件數多,老闆要吳哲叡試試看,快速完成受到老闆讚賞並傳授「撇步」。而對裱褙充滿興趣的吳哲叡仍學而不倦,毅然離開裱褙店,晚間到職訓局授課,並利用白天四處學藝。

吳哲叡也受邀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推廣裱褙技藝並擺攤表演,一次快收攤時,一名洪小姐到攤前看裱褙,互留名片,事隔半年洪小姐突來電,表明自己是台大圖書館特藏組長,問他願不願接下修復檔案工作,自此,吳哲叡運用裱褙原理,套用到檔案修復工作,加上經年累月的實戰經驗,成為全方位紙張修復師,無論古籍、檔案、殘舊字畫都難不倒他,名氣遠播,吸引遠從新竹跑來的工程師北上向他學習,連年輕學子也慕名而來。

不怕公開技術 讓紙本文物永流傳

另外,吳哲叡每週一天會到公家機關或中小學教導基礎的裱褙及修復技術,一年多達四、五十場,還著手培訓「修復志工」,不喊累的他說:「就怕這些技術失傳!」他大方公開技術,甚至引來同行不滿。

吳哲叡語重心長地說:「大環境不佳,沒人會想到學習這項技術,透過公開傳授讓大家重視,了解文物保存的重要性,現代人都把資料燒光碟、存雲端,哪天系統壞掉不能用怎麼辦?紙本文物才能永久流傳,讓後代子孫藉由文物了解歷史。」

吳哲叡示範利用刷具沾手工漿糊。(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示範利用刷具沾手工漿糊。(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將20年修復技術經驗,免費傳承給新的世代,圖為吳哲叡正在指導兩名女學生。(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將20年修復技術經驗,免費傳承給新的世代,圖為吳哲叡正在指導兩名女學生。(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運用裱褙原理,套用到檔案修復工作,讓破書也能翻閱(中間書本)。(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運用裱褙原理,套用到檔案修復工作,讓破書也能翻閱(中間書本)。(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右)穿著圍裙、手拿刷具,在自家小工作室內教學,相當專業。(記者蔡亞樺攝)

吳哲叡(右)穿著圍裙、手拿刷具,在自家小工作室內教學,相當專業。(記者蔡亞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