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孔雀蛤VS.紐西蘭淡菜

左為紐西蘭的淡菜、右為本土孔雀蛤外觀。(記者翁聿煌攝)

左為紐西蘭的淡菜、右為本土孔雀蛤外觀。(記者翁聿煌攝)

2011/01/03 06:00

台灣的孔雀蛤和紐西蘭的淡菜其實是系出同門的貝類,因為生長環境與條件不同,在外觀與蛤體上有所差異;在國外,因為製作過程都不加鹽,所以稱為「淡菜」。

學者指出,孔雀蛤的學名為「綠殼菜蛤」,俗名有「孔雀蛤」、「淡菜」及「翡翠貽貝」,分布於太平洋熱帶海域,棲息於潮間帶至沿岸淺水海域,靠濾食浮游生物生存。

淡菜不僅好吃,同時富含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在不同國家料理中出現,如西式的冷盤、歐式的海鮮飯和台灣的熱炒。

食用淡菜要注意先將蛤肉上看似毛毛的濾食嘴拔除再食用,台灣的孔雀蛤料理方式則會保存兩片殼,有利於食客用來夾住濾毛拔除。也有些餐飲業者會先為食客拔除,進口淡菜多在產地就先加工處理,並且僅剩單片殼盛裝。

從外觀上亦可判別本土孔雀蛤和進口淡菜的差異,國產的孔雀蛤體積較小、肉色為深橘紅色,進口的淡菜體積較大,蛤肉顏色偏白或淺黃色。(記者翁聿煌)

紐西蘭淡菜顆粒大(左)、本土孔雀蛤肉色較鮮艷。(記者翁聿煌攝)

紐西蘭淡菜顆粒大(左)、本土孔雀蛤肉色較鮮艷。(記者翁聿煌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