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員山公園 將改名歌仔戲公園

2008/06/28 06:00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相傳宜蘭縣員山鄉頭份村百年「大樹公」(茄苳樹)是歌仔戲發源地,縣政府計畫將員山公園改名「歌仔戲公園」,歌仔戲天王楊麗花也是宜蘭人,縣府希望與她合作籌設「歌仔戲文化園區」,提供常態性演出與展覽,打造歌仔戲故鄉。

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所長林鋒雄曾針對「本地歌仔」調查,發現蘭陽平原先後出現20個「子弟班」,是台灣最早有大量歌仔戲活動的地區;「台灣歌仔戲的由來及變革」等文獻也提及,「大樹公」是歌仔戲發源地,清末民初,歌仔戲創始者歐來助就在樹下搭棚教唱歌仔戲。

台灣戲劇館專員鄭英珠說,「本地歌仔」是最早的歌仔戲,不施粉墨、不著戲裝,就地演出、沒有舞台,也就是俗稱的「落地掃」,後來受到平劇與其他劇種影響,才有了轉變。

縣府文化局長呂春山說,歌仔戲是最足以代表台灣的傳統文化之一,員山公園已有舞台和觀眾席,如果能營造歌仔戲意象,擴充軟硬體設備,安排常態性演出與展覽,可發展成為歌仔戲公園。

呂春山表示,縣府曾與楊麗花談過,希望成立歌仔戲文化園區,設置楊麗花歌仔戲文物館,但她多在國外,縣府還在等答案,這並不影響園區規劃與設置,縣府已提案行政院爭取1億元經費,希望明年進行歌仔戲文化園區規劃設計與文物收藏,後年動工。

員山鄉民及縣內藝文人士對改名及設置歌仔戲園區多有共識,文化局認為,歌仔戲文化園區可結合忠烈祠、溫泉公園的開發與員山燈節活動,可發展觀光,除了傳承文化,也可帶來人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