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水圳裝設水輪機 吉安啟動微水力發電

水圳寬度只要50公分,就可裝設水輪機,透過水流轉動葉片產生動能。(記者王峻祺攝)

水圳寬度只要50公分,就可裝設水輪機,透過水流轉動葉片產生動能。(記者王峻祺攝)

2018/07/31 06:00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初英山腳下的初英山社區,有著迷人的農村風光,穿梭田間百條大小水圳,擁有豐富的微水力發電資源,在社區居民推動下,逐漸打造成「綠能農村」,昨更啟動「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正式以水輪機發電,卅五瓦的發電量已足夠提供農民農路與網室夜間照明,將朝普及化發展。

吉安水圳約上百條,「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將源源不絕的水資源轉換成電力,透過水輪機裝置,讓水流轉動葉片產生動能,並儲存在大電瓶中,提供農民照明及小型用電,甚至結合綠能生態與食農教育課程,進行簡易烘焙。

在地工程師研發 5年實驗穩定發電

由花蓮在地工程師陳仁性研發的水輪機,已獲得政府專利,在吉安圳支流經過長達五年的實驗及改良下,終於可以長期穩定轉動發電,只要水流量穩定,平均八到十小時就可以充飽一顆十四伏特、二百安培的大電瓶。

陳仁性說,水圳寬度只要五十公分,就可裝設水輪機,若以水流速每秒一點三至一點五公尺計算,一個十二伏特、一百安培的電瓶,充電時間只需要三到四小時,發電量可達四百至五百瓦,但需克服水圳漂流物與垃圾問題,才能保持水輪機的正常運轉。

用於農路、網室照明 方便旅客充電

在地農友梁紹強說,由水輪機產生的電能,雖屬微水力發電,但已足夠提供農民所需,目前陸續使用於農路與網室夜間照明,暑假天氣炎熱,有了照明後,農民就能在傍晚或夜晚工作,整理農園與採摘蔬果。

他強調,社區未來計畫利用微水力,發展綠能生態與食農教育課程及休憩活動,民眾只要到水圳邊,就能以在地食材簡易烘焙料理或打蔬果汁,遊客騎電動腳踏車到農村旅遊,在手機和腳踏車沒電時,也能隨時充電,運用方式非常多元。

花蓮吉安鄉初英山社區,穿梭田間百條大小水圳,擁有豐富的微水力發電資源,在居民及水保局推動下,逐漸打造成「綠能農村」。(記者王峻祺攝)

花蓮吉安鄉初英山社區,穿梭田間百條大小水圳,擁有豐富的微水力發電資源,在居民及水保局推動下,逐漸打造成「綠能農村」。(記者王峻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