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桃園》客庄三合院綠建築 農博新地標

許多遊客搶先參觀農業博覽會客家工藝專區。(記者許倬勛攝)

許多遊客搶先參觀農業博覽會客家工藝專區。(記者許倬勛攝)

2018/03/16 06:00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農業博覽會將於四月四日在新屋氣象站旁登場,展期四十天至五月十三日,園區內許多大型裝置藝術、建築已經完工,連日來吸引許多民眾搶先參觀,其中的客家工藝專區儼然成為新地標,市府為讓民眾瞭解客家族群的百工百業及歷史脈絡,展區以創新科技融合傳統文化方式呈現,要讓參觀遊客耳目一新。

今年注入科技 增互動趣味

市府客家事務局主任秘書羅國裕說,去年桃園農博的客家工藝專區頗受好評,今年在軟、硬體設備「大躍進」,從去年的棚架展區搖身變成三合院綠建築,展出的藝術品也增加為十六件,主題更細分為「山客」、「海客」、「都會客」;且為互動趣味性,將客家知識文化與AR增擴實境作結合,研發寶可夢模式的APP遊戲,讓民眾走訪園區時,還能透過智慧型手機「抓寶」模式,寓教於樂。

籌備期較長 用材講究

市長鄭文燦指出,農博展區完成度約達七成,去年因為只有四個月的籌備期,採用較多塑膠材料,今年則多採用木頭、石頭等可永續利用的材料。他並說,客家文化不僅是勤儉打拚,還有愛物惜物、就地取材、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態度。

農業博覽會四月四日開始,市府在新屋永安北岸停車場、楊梅後火車站、高鐵桃園站、觀音大潭停車場等地都設有接駁專車,展覽期間每日上午八點半起,平日每十五分鐘、假日每十分鐘一班往返會場,且會場周邊也規劃五處免費停車空間讓民眾停放車輛,詳細訊息可上桃園農業博覽會官網查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