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中壢眷村文化節 週日嘗「復興菜」

超過一甲子的中華民國身分證。
(記者李容萍攝)

超過一甲子的中華民國身分證。 (記者李容萍攝)

2016/10/06 06:00

〔記者李容萍/中壢報導〕已連辦十六年的眷村文化節,九日下午二點在中壢區內壢國小活動中心舉行,承辦的福德里畫家里長王菁華,當天邀請名家在扇子上揮毫「結扇緣」,並設置童玩體驗攤位、眷村文物展、蚊子電影院等;他的媽媽范鳳春也邀請社區志工下廚,準備可供一千人食用的「復興菜」,當天下午五點半歡迎民眾自備碗筷、板凳共同品嘗眷村媽媽的「手路菜」。

童玩體驗活動今天起報名,電洽︰433-2872。

王菁華說,眷村文化節活動往年都在中壢後站的自立、精忠等國宅辦理,隨著舊眷村的拆遷和改建,許多眷村住戶也落腳在前站各里,因此向文化局提案爭取眷村文化節活動,首次移師到前站舉辦。

他表示,這次活動以童年記憶中的「吃喝玩樂」為主題,邀請前站里民吃大鍋菜、喝汽水、玩童玩等,回憶昔日的眷村味,並展示已故前金門縣長倪慶裕的舊式身分證、已故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等人的書信往來文件等。

曾在自立新村開設「王媽牛肉麵」十五年的范鳳春說,早期眷村生活環境艱困,逢年過節才有豐盛的菜餚,年節沒吃完的菜,眷村媽媽會加上大白菜等蔬菜熬煮成大鍋菜,眷村裡的人又稱「復興菜」,是眷村子弟最想念的家鄉美食。

中壢站前站首辦眷村文化節,畫家里長王菁華(中)請社區婆婆媽媽端出令人回味的「復興菜」。
(記者李容萍攝)

中壢站前站首辦眷村文化節,畫家里長王菁華(中)請社區婆婆媽媽端出令人回味的「復興菜」。 (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