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治療師的心聲--透過創作 看見自己 看見生命

2006/07/24 06:00

記者胡清暉/專訪

「透過創作,患者及家屬看見了自己,看見了生命。」清華大學藝術治療講師呂素貞說,每個人都可以喚醒沈睡的藝術本能,找回心中創作的熱情,藉由這樣的實際體驗,才能真正了解藝術治療的力量。

曾在啟智中心、少年監獄擔任美術繪畫老師的呂素貞,赴美留學後取得藝術治療碩士,她於1999年8月返台,9月就遇上921大地震,讓她參與災後的心理創傷治療,近年來,她陸續在大專院校及社福團體授課,並協助臨床治療,曾以藝術治療輔導超過500名的個案,對象包括癌末病人、家暴、性侵、援交少女、精神疾病及愛滋患者。

呂素貞表示,藝術治療所運用的媒材千變萬化,且必須視患者實際狀況「量身訂做」。她舉例,她曾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準備七彩顏料,讓輪椅的雙輪沾上顏料在紙上恣意作畫。此外,即使只有眼珠可以轉動的漸凍人,也可以配合電腦鍵盤設計圖卡,再以眨眼示意拼貼在紙上,讓被肉體禁錮的心靈仍可創作。

除了患者需要治療,陪伴患者對抗病魔的家屬也需要哀傷輔導。在她輔導的個案中,有位年僅6歲的「小傑」無法面對媽媽因癌症去世,因此,呂素貞用「小傑」媽媽生前的絨毛睡衣縫了1個大熊寶寶送給「小傑」,彷彿每晚仍抱著媽媽入睡,她還將「小傑」媽媽臨終前的手印翻模,做成1個石膏手固定在畫框裏,掛在「小傑」房間的牆上,讓「小傑」每晚都對著媽媽的手說話,幫助「小傑」度過哀傷。

從事啟發式舞蹈教學20年的林絲緞則強調,躁鬱症、過動症的患者經常亢奮、用力過猛,而自閉症的小朋友又不善與人接觸,因此,她設計動作訓練肢體協調、彎曲,並搭配音樂、舞蹈,開發身體的「原舞力」,解放患者桎梏的身體動能,用於早期療育已可見成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