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中國客自由行 小心跳機衝擊治安/世新觀光系副教授陳墀吉︰不能只看商機

近十年觀光外匯收入及國內旅遊支出及總收入

近十年觀光外匯收入及國內旅遊支出及總收入

2011/06/27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中國陸客「自由行」二十八日上路,政府宣稱每年陸客觀光商機可提升上百億;但國人到中國旅遊每年已超過五百萬人次、觀光外匯逾一千七百億,國內為陸客觀光的投資金額也已上千億,台灣相對獲利還未確定,只怕國旅價格品質排擠的副作用卻已浮現。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墀吉提醒,陸客自由行可望把過去被少數壟斷的團客商機,全面擴及到更多行業,但也須注意到全民相對須負擔更多成本付出與社會風險。

觀光自由 消費會更趨兩極化

Q:政府從九十七年起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觀光,累積那些利弊,自由行會有那些改變?

A:任何觀光產業發展,都有正面效益與負面影響,兩岸情勢特殊,陸客問題就更複雜。

三年前開放陸客團體進出台灣以來,已兩百多萬人次,但這些觀光財富集中於少數人脈好、有關係或官方評估績效較好的業者,住宿餐飲也集中少數契約管道。

因此,希望陸客自由行後,可將觀光財富擴及更上下游業者,也可以左右橫向擴及更多產業。

例如,過去團客規模較大,多選擇中等價格的飯店及餐飲。自由行可能較多頂級客或背包客,可能選擇較貴或較便宜的旅館餐廳,預計消費會更趨兩極化。又如過去團客多只參觀名山大水,自由客則較可能深度旅遊,會有更多基層商店或業者受惠。

自由行旅客也可能自己租車、搭公共交通,不再只搭乘遊覽車。此外,團客買旅遊意外險,散客則可能加買平安險等,團客可能指定銀行匯兌,自由行客人匯兌換款的地點會較多,金通、金融業也可能受惠。

微利時代 旅遊業恐扛高風險

Q:但台灣旅行社一直抱怨低團費、賺不到錢,甚至被對岸旅行社欠賬超過五十多億?

A:台灣旅遊業早已進入「微利」時代,一般旅行團毛利不到五%,陸客團團費更是從過去八十美元降到六十美元,甚至有殺到二十美元的,而且陸客來台,必須經過中國旅行社組團,團費其實掌控在對方,常見拖欠,有業者說每人有一千元利潤就不錯了。所以才會說旅行業是六大「窮忙」行業之一。

旅行業存在許多隱藏性收入,諸如佣金與小費,交通住宿代訂、購物介紹,都有佣金費用,因此有各種購物團現象出現,也引發不少旅遊糾紛。

以香港為例,陸客觀光一年超過千萬人次,卻幾乎殺到「零團費」狀況,也因此近年出現越來越多糾紛,導遊痛罵旅客不購物,甚至有業者關門不讓旅客走出門的案例。

而且一旦陸客跳機、落跑,台灣旅行業者的保證金就會被政府沒收,大陸旅行社則是沒收陸客預繳保證金,台灣業者獲利較小、風險卻可能較高。

未來自由行,人次或許會衝高,但預計旅行社更賺不到購物佣金,可能只能賺到代辦的服務費。到底能獲利多少?還有待觀察。

觀光大餅 增生商機仍待觀察

Q:陸客自由行商機看法不一,旅行業者估計六十多億, 官方卻估達上百億?但也有人擔心可能只是「團客」變「散客」,觀光大餅未必大增?

A:旅遊型態分為團客、半自助、全自助;目前政府開放所謂的「自由行」, 其實只能說是規模可以較小、行程可較彈性、沒有領隊導遊的另一種團客旅遊,因為還是要透過兩岸旅行社申請,路線與行程會被掌握。

團客與散客,主要牽涉到旅遊資訊的流通程度,初次旅遊者因對行程交通較不熟,所以團體旅遊較多,再度旅遊者則較可能自由作深度旅遊,所以未來必須觀察自由行是初旅者多?還是重遊者多?若是重遊者多,才是自由行真正的增生商機。

重點是,我們國家的觀光政策目標到底在哪裡?團客的利潤較集中在少數業者族群,真正的自由行或許可讓觀光財富更普及民間基層。

Q:陸客開放觀光前兩年,國人旅遊價格傳上漲近兩成,而為了因應陸客觀光,光是旅館興建整修投資就有兩百多家、投資已超過一千兩百多億,部分業者也許獲利,但國人與社會付出代價更大。

A:最近旅行業者對於保證金與自由行陸客脫逃連坐處分,抱怨紛紛,甚至嗆聲「國家發證照的也要承擔」,這其實也有道理,因為如果陸客脫逃,或是出現攜帶毒品、武器等違禁品,引發社會或犯罪事件,後果是全民要負擔的,官方也必須負責。

一旦成為非法勞工,台灣勞工的勞動機會就會變得更少,報酬更低。目前觀光局統計陸客脫逃率僅約十萬分之三,但在日本脫逃率則達萬分之九,在美國一年非法跳機移民則達四萬多人,因為陸客在台灣的相貌語言區隔辨識度最低,所以還是必須小心。

又如,最近政府一直呼籲官方與業者不要濫用簡體字,這也是社會文化的可預期衝擊之一。

有調查指出,馬政府上任後國內貧富差距擴大到七十多倍。所以有人揣測,政府特別選在大選之前,開放陸客自由行,希望帶進商機,創造利多。香港研究協會曾有調查,雖有七成受訪港民認為陸客個人遊對促進香港零售業發展確有幫助,但有五成港民對陸客個人遊的觀感比前一年「變差」, 甚至有七十二%港民認為陸客到港購物,對於港民購物已造成甚大衝擊。

觀光政策 必須兼顧國土環境

Q:政府一再宣揚每年陸客高達一百六十萬人次,但台灣民眾到中國旅遊一年已超過五百萬人次、觀光支出就超過一千七百億,兩岸開放觀光,中國獲利更多;國人國內旅遊支出成長三十一%,其實也比陸客在內的整體國際觀光外匯十八%更高。台灣到底該如何擬訂觀光政策?做出更多元、內外兼顧的發展?

A:綜觀台灣的國際觀光行銷,歐美旅客成效較不明顯,亞洲地區效益最大,去年國際觀光客成長幅度最大的就是馬來西亞,泰國日韓也都不少,「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很簡單。

重點在於,台灣的觀光政策到底是什麼?要觀光經濟發展,但也要國家平衡發展。香港的觀光策略很清楚,因為沒有山水景點,只能強力推銷購物與美食,中國大陸風光多元,旅客重複旅遊的頻率就會較高。

陸客等國際旅客都最喜歡太魯閣、阿里山,是台灣相當傲人的特色美景,但國家公園跟動物園、一般遊樂園不同,應以保育為先?還是觀光為主?陸客在太魯閣落石意外頻傳,甚至阿里山等各觀光景點事故也多、旅遊糾紛也多,旅遊業者也會無所適從。

政府應該在整體國土與國家發展政策之下,去思考台灣到底觀光旅遊承載率是多少?有了明確的觀光政策,旅遊業者才能有所依循,盡量兼顧旅遊與國土環境,大家才不會亂了套。

而且,不管觀光商機多少,也必須注意是放入誰的口袋?誰會獲利?大家都期待陸客自由行可以讓獲利者更多更廣,但是距離全民性經濟其實還有一段距離,付出社會成本及環境代價的國人,能否真正感受到觀光獲利與回饋,也是觀光政策是否可長可久的重大考驗。

兩岸入境旅遊人次及觀光收入估算

兩岸入境旅遊人次及觀光收入估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